原住民圖書
原住民圖書
山林裡的南島語族:台灣原住民族群的形成論
過去人們曾認為台灣的史前祖先們是從不同地方、不同時間點前來,因此島上才住著各種不同的族群。然而若是如此,為何在島外其他地方從未找到和本島相似的原住民族群? 原來,早期習慣於海洋生活的南島語人來到..
山林鄒足跡:阿里山林業史鄒族篇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自110年起開始了阿里山林業史原住民篇的資料調查與編纂工作,透過田野調查及訪談整理了超過50位受訪者涵蓋了近半世紀的寶貴記憶,並透過精緻插畫及美編設計,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阿..
山海子民的追尋之路.蒲伏靈境:南島當代藝術
本展共計展出11位來自國內、外的太平洋藝術家的經典作品,透過這些山海子民在文化認同上與藝術上的追尋歷程,去回應南島文化在面對天地時所展現的精妙智慧。每件作品都被視為藝術家們的自傳體現,結合自身特殊的族..
山與祂的子民:阿力曼與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以無形的「文化精神」作為最重要的「藏品」, 不僅成功保護了大自然, 也在「全球化」的深刻影響下, 從「在地思維」與「祖先智慧」中, 找到一個「傳統文化」與「商業經營」的平衡之道..
島內漂泊記事:臺南都市原住民
本書聚焦於臺南市都市原住民,觀察原住民群體離開原鄉部落、於都會區落地生根的生命故事。數十年來,歷經一兩個世代的遷徙流轉,原住民群體於都市空間逐漸形成新的小型部落,除於職業、宗教、教育領域持續深耕,更繼..
島嶼跫音:臺灣南島當代藝術側記
以時代為經緯的島嶼觀照 本書是以2005年至今,高美館《藝術認證》雙月刊十餘年來對臺灣當代原住民藝術家的訪談所構成,共收錄47篇藝術家訪談。藝術家的創作生命,總是在時光積累中,逐漸融匯出多樣的風..
布農。密碼:祭事曆的故事
臺灣的布農族有許多令人引以為傲的成就與智慧,在文化藝術上,最具代表性且為大眾所熟知的,無非是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Isilulusan(祭事曆,或稱板曆)。尤其是祭事曆圖紋,普遍被應..
布農族人的歌.樂.與生命:一部建立於音樂普查基礎之上的布農族音樂行為分析與文化詮釋 (二版)
《布農族人的歌、樂、與生命》專書的特色: 一、以四部分、十章論述布農族人的音樂,論述包括(1)理論的思維和論述的建構;(2)布農族人的歷史、文化與音樂;(3)布農族傳統音樂系統化研究;(4)布農..
布農族傳統文化誌
「雲端上的民族」布農人與大自然環境共存,不僅生態知識深厚,尊重森林和保育大自然的土地倫理觀念,更是世代傳承。舉凡傳統飲食動植物來源、狩獵文化、採集經濟、漁撈經濟、飼養經濟、傳統住屋、交通運輸、民族服飾..
布農族的大山大樹:Tahai Ispalalavi布農族文化傳承回憶錄
本書傳主Tahai Ispalalavi,是布農族的耆老,長年奉獻布農族郡社群的文史保留、傳承與發揚,同時也是雕刻工藝家。身為虔誠的基督徒,Tahai Ispalalavi奉獻許多心力在地方事物,..
布農族郡大社部落歷史研究
布農族郡大社是郡群裡最重要、最古老的部落,更是郡群在該區域的最早根據地與擴散起源處。布農族一些重要故事發生地點,據描述在郡大社鄰近地區;此外,布農族郡群各氏族在祖聚居地的遷徙與擴散,亦多指向源於郡大社..
布農族馬遠部落歷史研究
本書主要在探討部落起源與遷移擴散、親屬關係與社會網絡、傳統領域與尋根維護、生態知識與狩獵文化、從傳統信仰到基督宗教、族群與互動、經濟與就業、重大歷史事件、教育與永續,內容豐富而精采,是一本忠實呈現布農..
希望的部落:泰雅爾族編織成果專輯
帝國棄民:日本在臺灣「蕃界」內的統治 (1874-1945)
懷柔外交、政治婚姻、種族科學 帝國如何在「蕃界」內理解與教化「棄民」? 本書描述1870年代至1940年代的晚清和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族成為「原住民」的過程。首先藉由「牡丹社事件」為開端,..
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典藏紀念版】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伊能嘉矩── 台灣史學、文化史與平埔族研究領域先驅 足跡踏遍台北盆地、淡..
幽靜人類學:文化的匿蹤與現身
探索原民文化,比較臺美社會,析論東西文明--人類學者謝世忠多年生活與學術札思結集,全書共分文化的平易書寫、文學的原住民族、人類學者的書房以及跟上時代的筆觸等四輯,既有幽微書寫的人類點滴,亦具大剌剌的平..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本書梳理高山原住民從「現地保留」到「下山種稻」的轉折過程,並透過41張精細的地圖與社會網絡圖,說明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如何在移住過程中被打散重組。全書立基於事件時間性,闡..
征憶:高砂義勇隊與國共戰爭時期原住民軍人口述歷史
為紀錄高砂義勇隊與國共內戰時期原住民族軍人之戰爭經歷與戰後處境,此書藉由深入採訪當事者的方式,詳實記述其參戰過程與心境,以彌補原住民族史料匱乏之現狀,並作為日後歷史研究之重要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