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圖書
原住民圖書
征臺紀事:牡丹社事件始末
《征臺紀事》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迴響,這位「比日本人還愛日本」的西方記者背負著社會大眾的批評與讚美,他對此事件的描寫,字裡行間透露了西方人在台見聞的觀點,得以讓讀者在深入事件之外更加入多元思考,進而從宏觀..
從口頭傳統到文字書寫:臺灣原住民族敘事文學的精神蛻變與返本開新
本書輯錄台灣原住民敘事文學研究論文十篇,全書共分三部份。「導論」探討台灣原住民文學從古來口頭傳統到現代書面創作的發展脈絡。「上編」收錄口頭文學研究論文四篇,內容各有偏重,但都涉及口頭敘事的時空流變..
從社會到社群性的浮現:卑南族的家、部落、族群與地方社會
本書綜合筆者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有關卑南族的家、部落、族群與地方社會的民族誌研究,思索群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從社會的構成與社會制度的關聯性,到當代政經社會條件與歷史脈絡下,新的社群性的浮現與可能。 ..
從語言診斷到語言搶救計畫:太魯閣語語言轉移和母語能力的心理語言學評估以及語言規劃 (英文)
From Diagnosis to Remedial Plan: A Psycholinguistic Assessment of Language Shift, Intergenerational ..
從雲端走下來的家族:拉庫拉庫溪流域的遷移
在這片被國家和法律規範所包圍的山地,族人的生活與文化如同隱藏在雲霧中的山巒,時而清晰,時而模糊。這群在雲端上生活的族人們從山林中的獵人、遊耕的族人,逐漸轉變為國家的軍人,家園也逐漸變成了無法回去的地方..
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
出生台灣新竹尖石鄉泰雅族梅花部落的安力.給怒(1958-),漢名賴安淋,1986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1992年取得紐約視覺藝術研究所創作碩士學位(M.F.A.),是台灣原住民藝術家中少數擁有完整學院..
忽聞布農踏歌聲:一名漢人教師接觸臺灣原住民族的十年生命行旅
「老師,你又不是原住民,為什麼要這麼關心原住民的議題?」 二○二三年,在臺中與臺北的校園,接連發生「烯環鈉」、「火冒四.○五丈」事件,前者以諧音梗的方式蔑稱原住民,後者則暗諷原住民學生的升學保障..
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專書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排灣語 kus kus),是 1871 年發生「宮古島民台灣遇害(又稱八瑤灣)事件」,並引發 1874 年日本藉口發動「牡丹社事件」的所在地,在臺灣發展史上深受矚目;而所處的恆春半..
情深憶網:文物再製成果手冊 (中英對照)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之「物質文化再製計畫」以文物再製為主軸,鼓勵地方館舍辦理傳統工藝技術的製作課程,重新連結族群工藝與其背後代表的文化意義,藉此尋復失傳或瀕臨失傳的在地知識與物質文化,進..
情繫水沙連:鄧相揚的生命之歌
這本書有系統地介紹鄧相揚以水沙連區域為核心的寫作、社會實踐內容,以及研究面向。書中收集了二十一位作者五十二篇文章,組曲鄧相揚以綿細的心思耙梳古今歷史、編織水沙連地區的吉光片羽,並將一生的愛都傾注入在這..
情繫經緯:何珍襄的梭織世界
愛是一條線
在親情面前 其他都是次要的 現任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直視「愛」的真情書寫 關於父親離世、身分認同與挑戰、傳統與根源、信仰與愛…… 「我決定把我還記得的那些寫下來,不再耗費無謂..
愛的負擔:「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史前館展覽成果專輯 (中英對照)
為了讓背兒帶特殊的文化精髓、細膩的工藝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本館從2014年起推出了「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本書以臺灣為起點,歸納了從亞洲與南島民族等鄰近區域的背兒帶文化,更記錄了背兒帶在..
成為Bunun:布農族的童年及養育
成為原住民:文學、知識與世界想像
本書論述文學是全球化之下「成為(becoming)原住民」的重要方法。筆者將指出原住民族書寫者透過文化和政治上的結盟、思考作品對讀者的意義、以及跨文化與跨世代溝通之策略,得以在後殖民、全球化、文化復振..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
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原住民當代藝術是極重要的一環,歷史的脈絡一路走來,原住民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有份量的發生。為推動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與藝術史知識的建構,集結30位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我們都是原舞者:原舞者30週年特展專刊
我口說我話.我手寫我字:回顧與前瞻原住民族語言復興之路
基於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法令規劃,以及未來原住民族自治趨勢,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此刻正是考量原住民族教育主體性的最佳契機。本書共計有八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第一之後:兩個最早推行族語教學學校的經驗」、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