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商品
第五道浪之後:阿美族水下獵人的海洋知識與傳統海域的保育與管理
本書是人類學者蔡政良的田野調查與生活實踐的報告書,本書透過必須穿越第五道浪的阿美族自由潛水漁獵者的日常生活實踐,探索其透過身體不斷累積的關於海洋的「傳統生態知識」及其內涵,並進一步詮釋這些近岸海洋傳統..
家屋、貿易與歷史:臺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論文集
本書收錄蔣斌過去十餘年間對臺灣及東南亞的人類學研究。臺灣原住民、島嶼東南亞及大洋洲多數族群同屬南島語族(the Austronesian linguistic family),東南亞是臺灣的近鄰,對多..
泰雅文化新編
黑帶.巴彥先生自非常年輕時起,就展露對族群文化、語言,熱情真摯的追求與行動,雖然也因繁忙工作在身,常辛勤奔波於不同所在,但總不吝抓住機會,向身邊族老、長輩悉心請益族群禮俗與文化知識;多年累積下來,不僅..
泰雅族的言者與牧者 (USB電子書)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於108年開始拍攝兩位在當代原住民族史上擁有舉足輕重地位之新竹縣泰雅族耆老黑帶‧巴彥(五峰鄉)及阿棟‧優帕司(尖石鄉)紀錄片,內容包含兩位長者對於泰雅族文化之保留及傳承等生命經驗與貢獻..
ti VUVU katua Vatu katua ngiaw 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
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 ti VUVU katua Vatu katua ngiaw 聖可倫巴教會交誼廳內有一面宣教牆,三片木製牆板上用金黃字體整齊記錄著1885到1989這一百零四年間,總..
與矮靈共舞 ki ta'ay ma'onhael ra:awak paSta'ay (賽夏語、華語、英語)
本書以賽夏族語、中文和英文搭配手繪圖編製成冊,傳承部落耆老自身所體驗的傳統祭儀。透過作者趙山河的圖說,除了激發年輕一輩的族群能瞭解部落重要的祭儀,也能向世人傳達臺灣原住民重要的傳統文化保存。期望本書未..
日治時期阿美族農業型態與部落環境變遷
「南起北漸」為日治時期統治者與在台日人所發展出來對原住民的文化論述。伴隨著田代安定、鳥居龍藏、伊能嘉矩等諸多殖民地官員、人類學者、地方警察等等日本統治者,以「帝國之眼」裏裏外外掃視著東臺灣與阿美族之後..
宜蘭阿美族發展史
本書自2016年起啟動四年四期口述訪談計畫及長達兩年的《宜蘭阿美族發展史》編撰計畫,記錄阿美族族人遷徙的生命故事;並對散居在蘭陽平原的族人進行參與式觀察,透過深度訪談及口述歷史的紀錄,試圖探討在主流社..
臺灣高砂族寫真老照片
本書共介紹原住民(高砂族)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排灣族、阿美族、雅美(達悟)族七族,前五族主要居於山地,阿美族則是居住於東海岸的平地,雅美(達悟)族則住在蘭嶼。 雖然臺灣原住民人種有頗多..
蘭嶼郵差:簽收我的愛
「不只是送信而已!」全台灣最火紅的蘭嶼郵差──簡偉駿, 他深刻改寫郵差的意義與價值。 壹電視「新聞思想啟」、《La Vie》雜誌報導。 他拉著老人家的手簽收郵件,耐著性子等老人家找印章、..
染織、族群與文化
目次 前言:從藏品出發 第一章 臺灣原住民常用的「染色」與「編織」植物 第二章 庶民的顏色: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染色技藝 第三章 保存過去:簡介史前館織品標本的典藏方法 第..
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
臺灣南島藝術表現非常多樣化,具獨特的美學經驗。在部落、都會新社區、和國際南島社會,當代原住民族的藝術創造持續且日漸蓬勃,每一個族群以獨特的創作方式,詮釋人、自然與文化共構的世界。在自然與文化遺產消逝的..
能量與勇氣之豆 : 樹豆
原民部落傳統作物樹豆,受限於人力採收的效率不足與成本過高,欠缺省工機械栽培技術,以及缺乏早熟品種、成熟植株過高等,目前難以擴大面積進入規模化生產。為此花蓮場研究以延後播種方式,來矮化植株的高度,同時進..
吾拉魯滋部落產業文化誌
這本部落產業文化誌以吾拉魯滋部落介紹揭開序幕,承接吾藝良品與旗下工藝師品牌故事,帶領讀者欣賞文化工藝之巧;沿山音樂吧引領讀者視覺上的聽覺饗宴;來自吾拉魯滋的夥伴—璞玉翡珂邀請讀者一起上山啜飲咖啡,賞泰..
大洋洲的人、文化與自然 (中英對照)
目次 一. 序 二. 導論 三. 大洋時空包覆的島嶼 四. 大洋洲人的起源與擴散 五. 族群與社會 六. 事物的認識與描述 七. 海洋與陸地 八. 戰爭與社會 九. 聚落.房屋與..
遺址
《遺址》,擺盪於原住民傳說與真實景況之間,跨越理性無法解釋的生命層次,化為一道道深刻的生命肌理。 ◎1990年8月21日,一架空軍運輸機不幸失事墜毀,機上18名勘察工程將官殉職,卻留下執行工..
Tayal Balay真正的人
以魔幻寫實的筆法,橫跨百年歷史場景,陳述大嵙崁流域的泰雅族人所面對的時代處境與命運。全書分為〈獵人瓦旦〉及〈飛行員瓦旦〉兩部曲,藉由四個「瓦旦」之間生命故事的虛實交錯與對話,跨越過去與現在,來回穿梭於..
語言學:結構、認知與文化的探索(二版)
語言學是一門不斷發展、創新與突破,又高度跨領域的知識體系。長久以來,台灣需要一本既能敘說本土故事,又能引介語言研究新知的書,而本書就是這個夢想的結晶。 透過國立臺灣大學和十九..
臺灣教育史的深描與跨域視角:多元詮釋與歷史探究
從嘉義中學校、嘉義農林學校、嘉義縣大崙國小,看教育如何深入地方記憶,成為「地方的公學校」;重回劉煥文、林妹等臺籍教師的教學現場,看基層教師如何落實教育信念與課程意識。 日本時代,臺籍教師如何堅持..
千禧年後台灣文學社群的生產與介入:以「小說家讀者」為觀察核心
本書以「小說家讀者」此一社群為研究對象,分析由許榮哲、高翊峰、王聰威、甘耀明、伊格言、李志薔、李崇建、張耀仁共八位作家組成的團體,如何在千禧年後的台灣文學環境裡,面對著純文學在消費市場的衰落,企圖以「..
臺東原鄉部落創意風味餐競賽食譜. 2024
隨著部落旅遊成為國人深度旅行的熱門選擇,原住民部落的飲食文化也成為旅客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重要環節。其中,野菜作為原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展現部落飲食特色的焦點。為推廣部落飲食文化與野菜應用,本..
鹽分地帶文學 雙月刊 No.117期--歇熱,談一場南方戀愛
愛是事變,愛是月迷津渡,愛是恆久忍耐,愛在黎明破曉時,愛是「有些稀有時刻/剛好都在」⋯⋯然而,愛的旅途有九九八十一難,那些關於愛的小問題,都是文學的永恆命題。 本期專題走進南方戀愛文學現場,細讀..
臺南文獻【第27輯】族群與惡地
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安平(舊稱大員)一帶築熱遮城起,歷經明鄭、清領、日治等時期,隨著政治的更迭,多元民族的衝突與融合,使得臺南擁有豐富的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面對日新月異..
臺灣學通訊 144:終戰八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茲坦宣言》,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日本結束在臺灣的殖民統治,中華民國政府的政治體制隨即頒行來臺,臺灣面臨近代史上至為關鍵的一次政權更替與政治變革..
臺灣學通訊 142:東臺灣(二之二)
【本期主題】東臺灣(二之二) 臺灣東部由於地理環境限制,對外交通不便,在歷史上或多數臺灣人認知中曾被視為「邊陲」、「化外之地」,呈現迥異於西部臺灣的歷史發展及區域治理。 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意識到..
臺灣學通訊 141:東臺灣(二之一)
臺灣東部,或稱東臺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長濱文化,新石器時代更有卑南文化、麒麟文化、花崗山文化等。 早年,此區域為卑南、布農、阿美及達悟等族生聚之所;十七世紀初荷蘭人風聞臺灣東部產金,派員蒐集..
臺灣學通訊 140:宜蘭面向世界
宜蘭的地形封閉,交通對歷史的影響尤具關鍵。從清朝翻山越嶺的淡蘭古道,及至日治初期軍用路、輕便車、五分車,邁向現代里程的宜蘭線鐵路等,訴說不同時期的演變。 1924年12月1日宜蘭線全線通車營運,成為..
臺灣學通訊 139:宜蘭
【本期主題】宜蘭 自史前時代開始,蘭陽平原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 噶瑪蘭人於蘭陽平原建立數十個村社,互不統屬,以漁獵、農耕維生;雪山、中央兩大山脈連綿的廣大山區,則是泰雅族溪頭群、南澳群的活動區域,..
臺灣學通訊 143:屏東
【本期主題】屏東 屏東舊稱「阿猴」,荷治時期的屏東平原為馬卡道平埔族居住地,形成大小不一的番社。明鄭時期,阿猴社屬萬年縣(州)管轄;清代隸鳳山縣,1721年朱一貴事件後,鳳山縣南界以南的瑯嶠地區,被..
自君別後:陳大禹及其戰後臺灣劇場驚奇
陳大禹成長於紛擾多變的時代,積極投入戲劇運動、擔任編導、演員。劇場是他的筆墨,也是他的利刃。藉著舞台,傳達政治、社會與文化觀察。 他編導的《香蕉香》,是臺灣戲劇史上絕無僅有,以「二二八事件」為背..
嬰幼兒客語翻翻書(套書)(五冊不分售)
目錄 這係麼个形 生活中充滿各種形狀, 什麼東西圓又圓? 什麼方方正正,有四邊? 什麼有三邊,三個角尖又尖? 西瓜、電視、三明治,還有…… 一本讓小小孩猜謎語、學形狀的有趣遊戲書! ..
反攻大陸與臺灣:中華民國統一的構想與挫折
什麼是「反攻大陸」? 是國民黨政府為了正當化在臺灣的獨裁統治而提出的政治口號? 還是蔣介石的執念,並隨著他退出歷史舞台而走向終結? 抑或是僅為了拉攏美國的華麗詞藻? 1949年以來,臺灣海..
臺灣文獻第75卷第4期
目錄 .高屏研究專題導讀/吳玲青、李文良 .屏東市聖帝廟磚契年代與內容考釋/李建緯 .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的王府建構/陳彥伯 .日治時期旗山香蕉的物流網絡/李文環、陳欣宜 ..
臺灣文獻第76卷第1期
目錄 .出山係海岸:清代塹南老衢崎濱海社會研究/盧正恒 .從議價到拍賣:臺北市蔬菜批發市場交易制度的演變(1950-1980s)/曾獻緯 .臺灣「人間佛教」之相異與互補:印順法師與證..
臺灣文獻第76卷第2期
目錄 .臺灣七爺八爺信仰的由來與演變:以城隍廟為中心的考察/謝貴文 .清末日治初期新竹「淋鹵晒鹽」技藝與地方經濟/楊凱成 .松岡富雄與日治初期臺中地區近代製糖業之發展/蔡秀美 ..
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精裝)
本論文集除了主題演講之外,收入16篇論文。內容有蔣經國與李登輝、李登輝總統任期赴國民大會國情報告情形、李登輝與台灣團結聯盟、1994年出訪東南亞的曲折、從李登輝與柯林頓往來函件看1990年代臺美關係轉..
Mahteaecihi智慧之毛第二集:小白豬的自我認同
無聲勝有聲的山林智慧,含蓄隱藏的長者人生歷練和文化傳承,直堪後輩族人追隨與細細品味! ◎作者自身體驗+原住民族人在山林中的真實奇遇,100%的「原」汁「原」味。 ◎描述累積的傳統生活智慧,記述..
Mahteaecihi智慧之毛第三集:探路
以新中橫公路高山測量工作生活札記、鄒族文化及山林實務經驗為背景,帶你認識山脈與鄒族。 ◎高山實地測量工作具高度艱險性,本書披露真實的山林生活與情感,瞭解如何應對大自然萬象雜陳..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小琉球事件調查研究
本書《小琉球事件》全書除前言外,共分六章,主要探討小琉球的地理與自然、歷史與人文、Lamey 人的前世、小琉球事件及其影響、清初以來對小琉球歷史書寫的討論,以及最後結論等。作者透過文獻史料爬梳整理、深..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霧社事件調查研究
《霧社事件調查研究》全書內文分上、下二篇,除前言外,共有十章,分別討論霧社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原住民族群、霧社地區原住民族群的歷史遭遇與處境、深堀事件與霧社地區生計大封鎖、霧社地區隘勇線前進與「五年理蕃計..
日治時期中南部原住民族史料彙編
本書內容收錄臺灣總督府檔案中有關中南部地區蕃地綏撫之史料,摘取重要檔案,共分為五部分,依次為東勢角撫墾署、埔里社撫墾署、林圯埔撫墾署、蕃薯藔撫墾署、恆春撫墾署。日治初期仿清制設立撫墾署,從撫墾署的紀錄..
馬祖列島的史前文化與「亮島人」
近年最受矚目之考古發現 揭開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之關鍵 重寫馬祖列島與台灣早期發展史 馬祖列島原是考古學的處女地,作者陳仲玉教授從馬祖列島中有居民的四鄉五島開始田野普查,於2004至2007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