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圖書
原住民圖書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富谷灣區民族植物
本書籍以本園區富谷灣區民族植物,配合本中心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並推廣原住民族植物90種。本手冊之出版,即希望擴展原住民族知識的領域視野,結合文化與環境教育的議題,讓大眾更..
臺灣原住民族織繡研究歷程與賞析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所 退休教授蔡玉珊 最新第五本著作 (繼2012年「尋回台灣原住民失傳的織物珍寶」專書之後,一本更豐富、完整的研究成果分享。 此書的尺寸是A4大小..
臺灣山林故事(從雲端走下來的家族+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
《從雲端走下來的家族》 在這片被國家和法律規範所包圍的山地,族人的生活與文化如同隱藏在雲霧中的山巒,時而清晰,時而模糊。這群在雲端上生活的族人們從山林中的獵人、遊耕的族人,逐漸轉變為國家的軍..
臺灣百年前的足跡(2025年修訂版)
本書是結合文獻與田野的深度歷史報導文學佳作。 作者以百年前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鳥居龍藏、官員水野遵、 樺山資紀等人的踏查日記及蕃族調查紀錄等珍貴史料為基礎, 結合中日文史料圖片,同時實地探查,..
臺灣的蕃族
本書日文原著《臺灣の蕃族》,作者藤崎濟之助是巡察出身且先後曾任臺北州理蕃課長(1921)、臺北州蘇澳郡守(1921∼1924)。此書是一本以日本殖民地官僚為主要對象所撰寫的原住民治理實用指南,作者自述..
臺灣考古學奠基者:宋文薰精選集
宋文薰院士為第一位臺灣在地的考古學家,他一生熱愛考古學與臺灣史前歷史的研究,是臺灣史前文化史知識的奠基者,除了積極推動碳十四定年法在臺灣的運用,更深刻剖析考古學研究方法與其發展。宋院士也是臺灣舊石器時..
臺灣高砂族寫真老照片
本書共介紹原住民(高砂族)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排灣族、阿美族、雅美(達悟)族七族,前五族主要居於山地,阿美族則是居住於東海岸的平地,雅美(達悟)族則住在蘭嶼。 雖然臺灣原住民人種有頗多..
與子偕行(增修版)
走過合歡古道、八通關古道、錐麓斷崖古道, 縱走奇萊連峰的卡樓羅稜線, 一步步經歷山岳百峰, 走出空前絕後台灣登山探勘史。 作者楊南郡與徐如林愛山如命,40年攜手同登台灣..
與矮靈共舞 ki ta'ay ma'onhael ra:awak paSta'ay (賽夏語、華語、英語)
本書以賽夏族語、中文和英文搭配手繪圖編製成冊,傳承部落耆老自身所體驗的傳統祭儀。透過作者趙山河的圖說,除了激發年輕一輩的族群能瞭解部落重要的祭儀,也能向世人傳達臺灣原住民重要的傳統文化保存。期望本書未..
認同的威名:眾論原民身分
當代原住民的身分認定,是百年來國家與原住民族權力關係的縮影。日治之前,身分由族人決定。到了日治時期,國家強制標註原民身分,伴隨著主流社會的歧視,族人對原民身分發生污名認同。隨著原住民族運動的興起,族人..
走進彼桑拉返 2:迪娜與她的種子 Bunun tu Pisanglavan 2:Tina tu Tani
本書紀錄花蓮卓溪鄉卓清村的布農族女性,在自家家庭菜園(Pisanglavan)中,透顯的布農傳統農耕智慧,特別是各種不見於市的布農豆,其交換、種植、馴化、保存、食用等。以大量圖像和第一手記錄文字,帶領..
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 Bunun tu Pisanglavan
花布般點綴在水田畸零地的菜園、山坡邊動物頻繁出沒的斜坡菜園、家旁邊儼然成為小森林的菜園......本書記錄花蓮卓溪鄉卓清村的布農族女性,在自家家庭菜園(Pisanglavan)中,透顯的布農傳統農耕智..
跨越185:原住民族與客家族群記憶書寫
➢原住民族懂得利用族群間的矛盾,保護生活領域? ➢跟日本人相比,漢人為何那麼喜歡向原住民購買東西? ➢被原住民養大的客家人,後來竟成為原住民族文化推動者? ➢客家先民在怕什麼?他們用石獅公擋住了..
遠程耦合架構探討社區韌性:以布農族卡里布安部落農業調適為例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都被一條條看不見的線牽動著:國家的政策改變、全球市場的波動,甚至是一場遠方的自然災害, 都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對我們的社區和生活產生深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社區的韌性不..
邁向治理與世界構作的人類學:比較南島觀點
本書以此為切入角度,探討當代原住民與國家之間的「治理」樣貌,包括空間治理、人口治理、都市治理、文化治理、經濟治理等,尤其著墨幾個新興概念如何在過程中為各方共同形塑與挪用,如傳統領域、部落自治、山林共管..
部落嘗點心:麵包篇
都歷山本事
都歷部落的山與海 阿美族,是都歷部落的血緣 海岸阿美族,為都歷加上了地緣 南島語族,更連上時空更久更遠的親緣 部落族人伸向太平洋海面,也下水深潛 《都歷的海事》 採集了部落的海洋的智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