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圖書
原住民圖書
〈歡樂飲酒歌〉國際侵權訴訟案:台灣原住民vs.亞特蘭大奧運 (中英雙語版)
「為什麼奧運用了我的歌卻沒告訴我?」 「奧運會侵權了嗎?」 〈歡樂飲酒歌〉一曲在台東阿美族群傳唱已久,但走出部落罕為人知。因為樂音歌聲採集,進而被國外樂團盜用,後遭奧委會作為宣傳曲。對演唱者來..
111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 (書+光碟)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87年起開始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統計調查工作」,就各學年度各類各級學校原住民族學生就學狀況、升學表現,以及各級學校原住民族籍教師比率分佈、原住民族地區學校的現況與需求、原住民族學生族語能..
112年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
透過調查統計,蒐集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人口之質、量、勞動力特性,及就業、失業、非勞動力構成等資料,自民國98年9月起,將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改為每季調查一次(3月、6月、9月、12月),定期公布失業數據及..
amis putay花帽上的工藝
kuba-hosa-hupa 會所-部落-領域:原住民∕鄒族之解殖與復振.第一輯
本書《kuba-hosa-hupa會所—部落—領域:原住民/鄒族之解殖與復振》集結作者過去多篇論文,前後橫跨二十多年,其中包括已發表與未刊文章,並未本體知識論為基礎,整合成民族建構論、知識論與空間解殖..
kuba-hosa-hupa 會所-部落-領域:原住民∕鄒族之解殖與復振.第二輯
本書《kuba-hosa-hupa會所-部落-領域:原住民/鄒族之解殖與復振》集結作者過去多篇論文,前後橫跨二十多年,其中包含已發表與未刊文章,並以本體知識論為基礎,整合成民族建構論、知識論與空間解殖..
Mahteaecihi智慧之毛第三集:探路
以新中橫公路高山測量工作生活札記、鄒族文化及山林實務經驗為背景,帶你認識山脈與鄒族。 ◎高山實地測量工作具高度艱險性,本書披露真實的山林生活與情感,瞭解如何應對大自然萬象雜陳..
Mahteaecihi智慧之毛第二集:小白豬的自我認同
無聲勝有聲的山林智慧,含蓄隱藏的長者人生歷練和文化傳承,直堪後輩族人追隨與細細品味! ◎作者自身體驗+原住民族人在山林中的真實奇遇,100%的「原」汁「原」味。 ◎描述累積的傳統生活智慧,記述..
mai qaRapungus當代噶瑪蘭人的生命紀實 (上.下共二冊)
2016年,復名運動即將屆滿30年、復名也邁入第15年,但仍有許多族人無法取得噶瑪蘭族身分,尤其是原鄉宜蘭,促使族人仍在復名的道路上前進。這麼多年來,學院內外對噶瑪蘭族的持續關注,已累積豐富的歷史學、..
MisanoPangcahay i loma’ kami:臺灣原住民族家庭語言去殖民化
受到殖民主義長期對原住民族語言的貶低和邊緣化,以及種族主義強加到原住民身上的刻板印象,產生的自卑感與心理創傷,透過代際傳遞到下一代,原住民家長對於在家庭使用傳統語言充滿著疑慮和擔心。儘管臺灣走向多元文..
ti VUVU katua Vatu katua ngiaw 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
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 ti VUVU katua Vatu katua ngiaw 聖可倫巴教會交誼廳內有一面宣教牆,三片木製牆板上用金黃字體整齊記錄著1885到1989這一百零四年間,總..
三代織女: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賽德克族傳統織布保存者張鳳英(Seta Bakan)作品展專輯
張鳳英(Seta Bakan) 老師是賽德克族人,是該族首位人間國寶。她於2021年獲文化部登錄重要傳統工藝「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保存者。 本次展覽名稱為「三代織女」,第..
人、環境與地方社會:秀姑巒溪流域論文集(二)
《人、環境與地方社會:秀姑巒溪流域論文集(二)》是一部跨學科的學術論文集,延續前作對東臺灣秀姑巒溪流域的深入研究。本書涵蓋族群、產業、地方社會及環境治理四大核心議題,從歷史、地理、人類學、語言學、公共..
人魚海 tao among wawa:達悟族與大海的約定 (精裝)
本書藉由達悟(雅美)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設計,帶領讀者進入達悟族的人之島、飛魚神話、飛魚季、漁獵文化與禁忌,以及時代變遷為傳統漁獵文化與生活帶來的改變與挑戰。期待藉由此書,引領讀者認識與了解達悟族海洋傳..
佈點人類學:觸角與廣識
「筆者等於是四處佈點,然後觸角盤伸,廣域立足,終成本書的基本材料。佈點人類學是一個標示訊號,它代表筆者學術生涯的一個重要環節,不期望人人欣賞,卻也忠實地道出跨世紀學子的不得不然。」——謝世忠 本..
保種: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
在花蓮這片土地上,流轉著一股源遠悠長的生命脈動。原住民族群在這裡世代相傳的不僅僅是農耕技藝,更是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結晶。無論是阿美族、太魯閣族,還是布農族、賽德克族,每個部落的作物都像是珍貴的文化..
再「見」水力槌:巴宰水力槌與文化薪傳
鮮少為人所知的巴宰原鄉靜靜座落於山城中,襯著夜半的螢火蟲,文化之光也不斷地閃動……。「巴宰水力槌」這項古老的智慧,早已式微,所幸故事與記憶,仍舊留存於長老們的腦海中。 這些再也復刻不出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