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電影.舞蹈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林岑陵-猴子山.為二胡、笛、琵琶、古箏與揚琴(2020)
《猴子山》是一首細膩描繪地方文史風情的作品,使用二胡、笛、琵琶、古箏與揚琴等五件樂器,透過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線條與鮮明的節奏音型,轉譯原住民族傳說與曲調之美。作曲者林岑陵執教於國立臺東大學,其作品多體現..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沈錦堂-慟.木管五重奏(1999)
《慟》是臺灣作曲家沈錦堂於1999年為木管五重奏而作的一部室內樂作品,並於2002年接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辦的《啟動臺灣的聲音:國人作品發表系列音樂會》邀稿發表此作。作曲家離世後,該作於2017年在國..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溫隆信-第一、二號弦樂四重奏(1972、1981)
温隆信畢生共創作六首弦樂四重奏,自1972年起,約每十年創作一首,反映其人生經歷與創作手法的更迭。1970年代,温隆信初在國際現代音樂樂壇嶄露頭角,分別以作品《現象I》、《現象II》摘下「第一屆中國現..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賴德和-辛未深秋.弦樂四重奏(1991)
弦樂四重奏《辛未深秋》是一部結構嚴密、音樂性收放自如的作品。1988年,賴德和辭去藝術學院教職、全心投入創作,《辛未深秋》為此一階段的代表性作品,完稿於1991年11月,在次年獲得多重殊榮。1992年..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金希文-第三號鋼琴三重奏(2021)
此曲是臺灣作曲家金希文接受臺灣音樂館委託,於2020至2021年間為小提琴家胡乃元、大提琴家楊文信,與德國鋼琴家安德斯(Michael Endres)所創作的一部室內樂作品。 對於創作構想,金希..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馬定一-原鄉‧原想.為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2020)
本曲為作曲家馬定一受臺灣音樂館委託以臺灣本土素材創作之作品,完成於2020年,是馬定一繼為中提琴和鋼琴的二重奏《消逝的聲音》(2016)後,第二首發想自排灣族音樂的創作。本樂曲取材自呂鈺秀《臺灣音樂史..
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VIII:馬水龍-水龍吟.琵琶獨奏(1979)
本曲為馬水龍於1979年接受琵琶演奏家王正平委託,為其琵琶獨奏會而作,本樂譜部分段落由黃立騰編訂指法。【水龍吟】原是宋詞詞牌名,馬水龍描述「想用琵琶來唱自己的歌⋯⋯而這首歌的風格又是豪放而悲壯的,所以..
臺灣傳統音樂與表演藝術事典 (精裝)
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研究:比較音樂學的考察(2書+CD)
民族音樂學最初被稱為比較音樂學,在20世紀中葉開展了以全世界為範圍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工作。作者呂炳川教授正是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中,進行研究並發展其學問。 民族音樂學研究相當重視田野工作,呂教授走..
臺灣歌仔戲史
歌仔戲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劇種,其強烈的草根性和活潑的表演方式,最能彰顯本土文化的特色與魅力。百年來,她陪伴民眾走過漫長艱辛的歲月,撫慰千千萬萬受挫委屈的心靈,成為台灣人民共同的記憶與驕傲。 本書對..
臺灣表演藝術戲劇史概論
本書是以表演藝術視角,全面檢視敘述臺灣百餘年來,以戲劇為主題的表演藝術發展史之經緯始末。內容包括傳統舊戲與現代新劇,舉凡歌仔戲、布袋戲等臺灣的文化國粹或蜚聲國際的林懷民之「雲門舞集」;抑或是臺灣新劇革..
臺灣音樂百科辭書【增訂新版】
完整呈現臺灣音樂文化400年的百科工具書 時隔14年,全面增修刪訂,內容更具完整性與參考價值 本辭書內容分為〈原住民音樂〉、〈漢族傳統音樂〉、〈當代音樂〉、〈流行音..
臺灣高砂族之音樂
本書為黑澤隆朝以其1943年參與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之報告書為底本,抽取其中原住民部分,加以擴充,於1973年出版,成為臺灣原住民音樂研究之經典鉅著。全書主體由兩大章組成。第一大章為歌舞篇,涵蓋調查團進..
莎戲曲與跨文化劇場
該書從文化、劇種、情節、語言、程式等不同層面,聚焦論述「莎戲曲」(從莎士比亞戲劇改編而成〔由真人扮演〕的中國傳統戲曲)如何成為「莎戲曲」。採用Dennis Kennedy, Linda Hutcheo..
萬金石相褒歌 (附QR Code)
相褒歌,早期台灣於茶園地區採茶時解悶的即興傳唱歌謠,後來民間生活種種也成為題材,抒發男女心聲,甚至常有互相數落、戲謔的內容,率性而質樸。 相褒歌通常七字一句,四句一段。 可獨唱,也可男女對唱。..
藺編桐花詩歌民謠:樂譜專輯
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的歌樂即興系統研究 (二版)
這部有關台灣賽德克族和太魯閣族歌樂即興的學術論著,是在身為音樂工作者的一股傻勁及使命感的驅策下,一步一腳印踏上部落的土地而完成的,它代表著個人音樂文化觀念的一個新視野,也是投入民族音樂學研究多年以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