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電影
古路歌仔戲--詹典嫂告御狀 (圖文劇本書)
清朝年間,安溪人詹典娶林加木女兒愛姑為妻,兩人婚後過得非常困窘。為了能儘早翻身,愛姑開口向父親借錢好讓詹典赴遠洋做生意。 加木的姪子建興垂涎愛姑姿色,欲以田地跟加木交換女兒。見錢眼開的加木,在貪..
台灣囡仔歌的教學佮創作
台灣戲曲唱本資料彙編 (共7冊)
本書是一本收錄有博揚文化收藏的有關台灣戲曲曲藝文獻資料的影印集。 台灣的戲曲曲藝範圍很廣,本書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另外,本書收錄的資料當中,也有一部分在網上公開過的資料。但是該影印集的出版,為閱覽相..
台灣戲曲唱本資料彙編.第二輯 (共7冊)
本書承接《台灣戲曲唱本資料彙編》,收錄了博揚文化收藏的有關台灣戲曲曲藝文獻資料。本書由九個部分組成:「歌仔冊」、「布袋戲」、「歌仔戲」、「粵劇」、「黃梅調」、「京劇」、「音樂歌舞劇」、「劇種未詳」、「..
台灣歌仔戲中的活戲套路及程式語言
台灣歌仔戲在日治時期發展成為大戲並進入了商業劇場,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城市建設以及文明的進步,從「民間文化」成為「大眾文化」;雖然在1950年代曾經發展「定型歌仔戲劇本」,但是由於商業劇場演出「連台本..
台灣歌謠:我聽 我寫 我唱【再版】
「說」台灣歌謠是莊永明多年來貼近民眾的演講主題之一。 《台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是作者「說」之餘,三十年來,陸陸續續所寫下的文字資料。 台灣歌謠,可以聽出鄉土味,能夠唱出鄉土情,作者..
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擁有「台灣童謠園丁」、「童謠囝仔王」之稱的施福珍,創作台灣囝仔歌謠四百多首,其中〈點仔膠〉、〈羞羞羞〉、〈大箍呆〉、〈點仔點叮噹〉、〈秀才騎馬弄弄來〉等歌謠成為民間傳唱多時的曲目,深植人心。 施..
咱的時代,咱的光:臺灣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讓文化,永續流傳 以二十二個真摯的生命故事,感受臺灣土地的脈動, 凝望臺灣人的歷史、容顏與記憶, 從音樂、戲劇、影像、美學、文學及教育的時代背景, 勾勒出臺灣文化的多元面貌, 喚起我們對這片..
員山相褒歌 (書)
圖解台灣戲劇史綱
歌仔戲、南北管、京劇、崑曲、布袋戲、傀儡戲、車鼓陣、採茶陣、番婆弄、桃花過渡、布馬陣……無論歲時節慶或迎神酬神,永不停歇的在地「歌」、「舞」、「演」、「樂」 自漢人來到台灣,戲曲及戲劇活動與庶民..
坪林相褒歌(書+CD)
壁:尋找台灣戲劇運動的旗手簡國賢與宋非我
在歷史迷霧中尋找消聲匿跡的劇人面貌 一九四六年初夏時節,以一堵牆壁展演貧富差距的台灣新劇《壁》,突破一切困難在中山堂上演,觀戲人潮盛況空前,轟動一時,卻因「帶有挑動階級鬥爭的內容」遭到禁演,往後更是..
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專刊
臺灣樂壇在1941年誕生了一代宗師李泰祥,他的創作涵蓋古典與通俗音樂,而他的音樂就像夢一般,充滿著無數可能與想像,造就許多經典作品流傳至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為紀念李泰祥大師,特於2024年6..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歌仔戲國寶楊麗花 一個戲班囡仔的英雄旅程 【名家題字】藝術家董陽孜為書名「如有神在」題字 【文本高度】劇作家施如芳歷時四年,以12萬字寫出楊麗花大於歌仔戲的人生 ..
孫翠鳳和她的男人們:一戲入魂,從無敵小生到無敵女人【戲裡戲外典藏版】
台上的無敵小生, 台下的無敵女人。 臺灣國寶孫翠鳳的半生淬鍊 10萬字掏心全紀錄,超過100幅生命風景 ◆ 榮獲誠品選書 ◆ &n..
客音繞樑78轉:日治時期客家八音與採茶戲
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傳入臺灣,開啟臺灣唱片工業的先聲。從何阿文等客籍藝人赴日本錄音起始,陸續有許多客家八音與採茶藝人投入曲盤錄音,為客家音樂留下難得的時代之音。本書統整各界曲盤資料,建立目前最完整的日治..
尋覓客音:互動、比較與中介取徑下的臺灣客家音樂
「客家音樂」是當代臺灣文化的重要表徵,它不僅是國家與地方機構保存永續的重要表現形式、藝術與教育工作者復振發揚的核心內容,也是官方與民間努力讓世界認識臺灣的聲音媒介。然而,文獻資料顯示,早在20世紀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