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學及英譯作品
巨人身影:鍾肇政百歲冥誕紀念文集
2024年適逢鍾肇政百歲冥誕,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與鍾肇政曾經任教之東吳大學日文系聯手舉辦「2024年鍾肇政百歲冥誕紀念研討會」。本書第一部份即為本場研討會之會後集結論文集,含10篇會議演講專文與6..
巫永福全集 (1-15)
作品全集。巫永福著,沈萌華主編, 1996年傳神福音出版社出版,共15冊。 1999年6月又出版4冊續集。 其中「全集」的1至10冊為中文作品,11至15冊為日文作品。 &nb..
府城蜉蝣記
以府城老街區為劇場,定格歷史、顯像地理, 寫出彼幾冬.彼時陣的平凡百姓食穿生活。 幕未降,戲仍上── 〈前.抽籤巷〉以府城老街拓寬的傳聞發端啟幕,透過社會最底層的草芥人生,刻畫民國五○年代那..
康熙台北湖
◎考究嚴謹,完美融合史實和謎團,高潮迭起的非典型歷史懸疑小說! ◎特別收錄12幅劇情地圖幫助解謎,留給讀者描繪專屬個人的獨家詮釋空間! ◎生父之謎、祖源之地的探尋,大航海時代下的商貿、戰火與錯綜複..
從太平山林場走出
蘭陽文學叢書87‧《從太平山林場走出》,作者在蘭陽平原度過大半輩子人生,以太平山林場的變遷隱喻生命浮游,作者將對土地的熱愛、親友的摯愛全數注入文字與攝影,交織出一封封溫潤誠懇而情意綿長的家書。
愛.樹.無可取代
我們仍然要信賴 大地的溫暖,泥土的慈愛 種子,必然有發芽的一天 幼苗,必然能挺拔地成長 ★土地詩人吳晟環境綠化最真切的觀察與建言 ★收錄歷年植樹相關詩作,以詩許下美的願景 他用詩句..
愛是我的信仰:李魁賢(1937-2025)追思文集
作家李魁賢(1937–2025),一生筆耕不輟,在詩、小說、散文、評論、翻譯皆有建樹。他以詩為生命座標,既是台灣文壇的耕耘者,也是世界詩壇的燈塔。從〈孟加拉悲歌〉獲吳濁流文學獎,到三度獲印度國際詩人學..
憨慢王爺
人鬼神靈,廟宇乩童 自然風土,靈力風景 結合小說與田調筆記, 民俗與信仰文化研究者王幼華,全新作品! 口述歷史與傳奇、民間信仰與社會變遷, 重現八〇年代以降,魔幻又真實存在的台灣。 ..
我們的土地與時代:台灣短篇小說選2006-2024
玉山社30週年特別企畫 以小說回應土地與時代 夏曼‧藍波安∕林俊頴∕楊富閔∕吳明倫∕童偉格∕林育德∕洪明道∕郭強生∕賴香吟∕姜天陸∕許献平∕施雅文 ..
我的恆春 我的半島
「有一種鄉愁叫落山風。 有一種思念屬於落山風如嚴父鞭策的大地。 每年秋末到隔年春末,車過楓港,台一線接台二十六線,藍天白雲下的青山碧海就在眼前展開一幅多層次的水彩畫,色澤既純淨又豐美。」 ..
戰後臺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
本書以鍾肇政所藏六百萬字書簡為基礎 鋪陳鍾肇政建構了臺灣文學的主體性 揭露鍾肇政認定臺灣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支 以及獨立於中國文學之外的企圖 目錄 推薦序一 鍾肇政..
戰後臺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
名家推薦 宋澤萊老師(國家文藝獎得主) 本書深入鍾學骨髓,裨益臺灣文壇。 許俊雅教授(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本書作者遍讀鍾肇政所有作品,又善於利用書信、檔案等一手資料,挖掘、透視諸多不為人..
拾遺集
集作家與學者於一身,出入古今 龔顯宗著作極為豐厚而多元,同時也是臺南文學與文化重要推手。本書見證其從文藝青年一路走來,成為桃李滿天下、卓然有成的學者專家,而不論其角色身分如何轉變,始終鍾情於文字、文..
播磨丸系列之2:快樂茶行
在本書當中,小說主角李玉仁是那個年代,台灣人知識菁英的縮影,承受著命運的折磨。他搭乘播磨丸號回到台灣後,到台中擔任記者,經歷二二八事件,被當成政治犯逮捕,送往綠島的政治犯監獄被「再教育」。假釋後的日子..
播磨丸系列之3:黑人
從海南島回到台灣的播磨丸難友,在台灣展開新生活。在船上共度的經歷,仍維繫著這群人的情誼。「黑人」既是黑狗仙,帶領這群人逢凶化吉,亦是先知玉柱,引領讀者們回顧播磨丸遷移的歷史記憶;而混雜的血液,引起身分..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王德威:「海峽中線」,就是文學! 什麼力量,促成文學渡海之後的臺灣轉向?產生怎樣的轉化與創新? 如何超越政治,回歸文學,重新思考、評價跨越海峽中線的「從中國到臺灣」之路..
文明利器周天下:臺灣漢詩讀本
本書收錄以新文明為書寫主題的八首臺灣漢詩,所介紹的新文明有:身體、衣飾變革,即描寫斷髮、放足、西服之詩。生活新器物,即描寫火車、溫度計、留聲機之詩。新思想、傳播工具,即描寫自由、報紙之詩。每首詩之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