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土城延續「古鹿耳門媽祖廟」信仰,歷經道光11年(1831)一建古廟傾圮、寄佛寄普,大正7年(1918)迎回「鹿耳門媽」與眾神,二建廟宇重建落成,土城居民以媽祖信仰為中心,加上各角頭奉祀的原鄉神祇,為在地陣頭的起源奠定基礎,因應保衛家園、廟會慶典等不同因素,衍伸出「鹿耳門媽」的駕前護衛武陣,開拓各異之陣頭特色。
「土城香」又稱「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自1961年成香後,境內五大武陣「蚵寮角宋江白鶴陣」、「虎尾寮宋江陣」、「郭岑寮金獅陣」、「青草崙百足真人蜈蚣陣」、「砂崙角八家將」在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有目共睹。學甲寮慈興宮自1964年擔任「先鋒官」, 「學甲寮宋江陣」成為開路先鋒專屬駕前武陣,迄今已逾一甲子,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擔任土城香之「主壇」,「海尾宋江陣」為駕前武陣,長期參與土城香,與「土城香」淵源極深,因此本書共蒐羅介紹此七大陣頭。
土城老一輩常說:「阮細漢都是吃媽祖的爐丹大漢, 才有今日」。
安南區土城聚落屬臺江陸埔的二次移民社會,先民篳路藍縷一路走來,遇土地爭墾糾紛、兩姓械鬥、盜匪入侵,都以強身團練來保庄衛民,尚武風氣在鄉間相當昌盛,背後並仰賴信仰的庇佑與慰藉得以身心安頓,鹿耳門媽祖是大家的依靠,「土城香」一到,各武陣都以感恩的心情來相挺,也為土城凝聚在地住民的向心力與宗教信仰的虔誠,為常民文化之永續傳承而努力。
本書特色
1.1960年,蚵寮角蒙受當地李府千歲指示「白鶴仙師及童子欲來庄頭相助」,取名為「宋江白鶴陣」,成為臺灣罕有宋江陣系統之白鶴陣,現今已是鹿耳門土城再地極有特色的陣頭。「蚵寮角宋江白鶴陣」也於2019年12月獲指定登錄為「臺南市定民俗類文化資產」。
2.1961年鹿耳門聖母廟首辦「土城香」,獨特的曾文溪流域香科文化,耆老口傳是由於「青暝蛇」常常氾濫,需要由蛇的剋星「蜈蚣」來鎮壓,因此轄內十一角頭決議「蜈蚣陣」作為香科的護駕武陣之一,同年組成「青草崙百足真人」(蜈蚣陣)。今土城香蜈蚣陣規模宏大、場面壯觀的陣勢,成為護駕陣頭中鎂光燈的焦點。
3.「土城香」又稱「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自1961年成香後,境內五大武陣「蚵寮角宋江白鶴陣」、「虎尾寮宋江陣」、「郭岑寮金獅陣」、「青草崙百足真人蜈蚣陣」、「砂崙角八家將」在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有目共睹。學甲寮慈興宮自1964年擔任「先鋒官」, 「學甲寮宋江陣」成為開路先鋒專屬駕前武陣,迄今已逾一甲子,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擔任土城香之「主壇」,「海尾宋江陣」為駕前武陣,長期參與土城香,與「土城香」淵源極深,因此本書共蒐羅介紹此七大陣頭。 陣頭成幾乎皆為在地庄民,並由各角頭各自世代傳承迄今,堪稱珍貴的傳統文化展現。
目錄
作者序/斯土斯民:神人合一的在地認同 謝奇峰
鹿耳門媽隨身護衛,保駕助威陣仗 謝奇峰
【五大陣】
青草崙.紫金宮.百足真人蜈蚣陣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砂崙腳.清聖宮.八家將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蚵寮角.宋江白鶴陣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郭岑寮.聖岑宮.金獅陣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虎尾寮.伍聖宮.宋江陣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學甲寮.慈興宮.宋江陣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海尾寮.海尾朝皇宮.宋江陣
【起式】歷史淵源
【武陣】陣法典故與特色
【傳炬】發展現況與扎根傳承
榮耀「土城香」,在地陣頭的團結與傳承
附錄:甲辰科‧ 土城香‧ 武陣精華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