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 商品型號: 9789865080822
  • 出版社: 遠足文化
  • 編/作者: 高俊宏
  • 出版年月: 2020-12
  • 庫存狀態: 1
  • $580


數量

五年來超過兩百次上山搜尋隘勇線的過程中,

他帶著筆記本、GPS、捲尺、攝影機、電池、GoPro,

在山裡從事由線到人、由山到部落的實地踏查。

 

  藝術家高俊宏是行動者、運動者。從2007年開始在廢墟創作,2011年踏入重現廢墟之旅,2014年建構《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2015年完成「群島藝術三面鏡」套書《小說》、《諸眾》、《陀螺》;他繼續行動,帶著一把草刀與一只背包,走進臺灣山林,踏入難以企及的政治地理,2017年完成記錄「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的《橫斷記》,2020年完成追尋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的《拉流斗霸》。

  「拉流斗霸」(Llyung Topa)是大豹溪流域的泰雅語音,有「大豹共同體」的深刻意涵。這本書記載了一個看似毫無邏輯、卻意外發生了強烈關聯的行動過程:由「線」找「人」。第一部〈前線〉,記載了2016年到2020年之間,他探索北臺灣大豹社事件相關的隘勇線遺址的過程;第二部〈後裔〉,則是關於尋找百年前已「滅亡」的大豹社後裔之路。

  新店三峽的大豹溪流域,過去曾經是泰雅族大豹社聚居地,在理蕃政策下,日本統治者藉由「隘勇線」與現代化的戰爭技術,切割、殲滅山林裡的大豹社,隨後引進「三井合名會社」進行標準的資本主義式經營。事件過後,大豹社遺族遭受與「霧社事件」後賽德克族一樣的命運。

  在清領時期,「隘勇線」一般稱為土牛、土溝、紅線、牛欄……,是一種相對靜態、模糊的「漢番」交界線。到了日治時期,1900至1907年間,日本統治者透過隘勇線逐步推進,摧毀了原居於新北市三峽區大豹溪流域的泰雅族大豹社。在1906年伊能嘉矩的《理蕃誌稿》〈桃園廳大豹社方面隘勇線前進〉一文中,以「滅亡」二字記載了其結局。與大豹社事件相關的隘勇線,主要分布於今天新北市三峽區的大豹溪流域,一直到新店、烏來,乃至於桃園復興區,以及宜蘭大同鄉的山上,包括三角湧隘勇線(1900)、獅子頭山隘勇線(1903)、雞罩山(崙尾寮)隘勇線、加九嶺隘勇線(1904)、白石按山隘勇線、屈尺叭哩沙隘勇線(1905)、大豹方面隘勇線(1906)、插天山隘勇線(1907)等,總長超過一百公里,由隘路、隘寮、壕溝、木柵、掩堡、地雷、電氣網(高壓電網)、醫療所、酒保(福利社)、通訊設施組成,猶如臺灣山裡的萬里長城。

  從2016年到2020年,五年來高俊宏在山裡從事隘勇線的實地踏查,在超過兩百次上山搜尋的過程中,他展開由線到人,由山到部落的尋找過程。探勘期間 他總是帶著筆記本、GPS與捲尺上山,也經常帶著攝影機、電池與GoPro:以GPS定位,以拍照、攝影和手繪的方式記錄。為求詳盡,每一條隘勇線都經歷過多次探,例如三峽的白石按山(鹿窟尖、白雞山系)就進行了十多次搜山。回到平地以後,他再帶著「客觀的」資訊及對山林遺址的印象,探訪附近的地方耆老,並對照相關的歷史圖資、文獻,進一步的比對。每一條隘勇線前後都花費兩、三年的時間,他不斷往返、慢慢思索、反覆驗證。除了踏查「隘勇線」,他也對大豹社遺族進行多次口述訪談,以影像記錄,並著手書寫與思索創作。

 

目錄

推薦序 必然是,因為鬼魂的緣故:關於拉流斗霸的政治行動/顧玉玲

推薦序/傅琪貽

推薦序 航向原住民族歷史的彼岸/高金素梅

推薦序/哈勇.酉狩(楊米豐)

作者序   

本書相關的詞彙與原則       

 

第一部:前線      

淺山,三角湧隘勇線(1900)   

大寮地以西:白沙鵠隘勇分遣所       

紫微坑   

大寮地以東:麒麟山周遭   

十六寮   

須永的旅程   

警察化:獅子頭山隘勇線(1900)   

獅山行   

土匪洞、石寮與防蕃碑       

竹坑山(「竹獅段」)   

加九嶺   

二○三高地,白石按山隘勇線(1905)   

失敗的雞罩山(崙尾寮)隘勇線前進       

二坪與烏才頭的戰鬥   

今日鹿窟       

白石按山       

尋找白石按   

滅社,大豹方面隘勇線推進(1906)       

第一次推進:外插角   

第二波進攻:九空方面的隘線前進   

包圍內大豹(有木社)       

蕃屋點點散在:砲擊插角   

有木一百甲的抵抗(熊空山腳的淪陷)   

北一一四線沿路遺址探查   

熊空雜貨店後山的砲台       

熊空山大豹社掩堡考據       

雙方戰術初探       

烽火,插天山隘勇線(1907)   

枕頭山之役   

泰雅族的反攻,或「桃園廳大嵙崁蕃匪騷擾事件」       

佐倉達山的〈登插天山記〉       

重返插天(一):北插福山線     

重返插天(二):枕頭山小烏來線     

霧林,屈尺叭哩沙橫斷線(1905)   

哈盆越嶺               

魂斷中嶺       

終抵中嶺       

分水嶺隘勇分遣所       

 

第二部:後裔      

戰後的遷徙概況   

志繼、佳志   

從泰雅富─志繼─下溪口      

角板山   

基國派   

雲裡的大豹   

部落的女性   

雅幼依.馬信       

志繼黃家       

公墓的落成   

尤敏與酉狩   

稻米、水圳與自力更生之碑       

憂鬱的角板山       

MAMA瓦旦的「叛亂案」 

烏擺       

尋找達下庫   

以父之名       

祖墳之地       

再探大豹社傳統領域   

插角:NG’CAQ   

啊!TOPA     

比東(PITUNG)

樟腦—茶廠—樂園       

「內、外」之再商榷   

意外的探索:有木戰俘營   

後裔之路       

土地返還之路       

重返姻親路   

 

後記       

如果有「田野」,我很難告訴你我所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