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雜誌第一品牌《地味手帖》全新改版、再出發!
一起來嚐嚐這本來自台灣、可以吃的全球地方誌。
2025年,在動盪的「全球」世界裡,重新定錨「地方」之所向。
***本期特輯***
【小鎮的冰店】
台灣在日治之前少有冰可食,這股沁涼的夏日口感,先是在一八九〇年代末期隨著日本統治進入台灣,一開始是為了漁業保鮮和醫療之用,到了一九〇二年,台人吃冰的風氣開始興盛,台北河畔處處可見賣冰小屋。
一百多年過去,冰品已經成為台灣盛夏最常見的庶民小吃之一,不管是再小的鄉鎮,也都會有一間冰店、一個賣冰的攤車,或者至少至少,有間兼賣著枝仔冰、雞蛋冰的柑仔店。
就如同台南鹽水的銀鋒冰果室、高雄旗山的常美冰店、新北馬崗的阿萬柑仔店⋯⋯小鎮的冰店是台灣常民生活的地標,連結了人們與在地的情感與回憶,也見證了地方的興衰與世代變化。這期編輯部拜訪了上述三地的冰店,同時找來《地味》的地方好朋友們助陣,希望能以不同的視角,認識這些地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其他精采單元***
【來自地方的你】
〈台通李毅誠:十八歲以前,伸港就是我的全世界〉
為什麼台通聊天的魅力這麼強大?我們跟著主持人李毅誠回了一趟老家,聽他聊聊「丟死豬飛蒼蠅」、爬天后宮後院的恐龍、看著金紙廢水排進河裡的童年回憶。
【現居地方的你】
〈Apyang Imiq:返鄉辛苦,但很浪漫〉
在部落生活的青年作家告訴我們:「在個人、家族、公共性緊密交織的部落社群中,說不出口的是性向。」
【全球地方】
〈蘇凌:我在南印度撿腰果、認親戚、過新年〉
「燠熱的晚上,我和全家人趴在前庭石地上,玩羅望子籽彈射遊戲——上一次這樣百無聊賴,是我小學一年級時,和爸爸在三合院埕上彈龍眼籽比遠吧。我開始感覺到生活的無聊,與此同時,全家人也已經不再擔心我無聊。那時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在異地過上無聊的一天,比高潮迭起更難得。」
【深度對談】
〈李佩書×何欣潔:說一個368鄉鎮的台灣故事〉
總監李佩書與《地味手帖》總編輯何欣潔深度對談,揭開全台最強地方媒體《微笑台灣》的背後故事,包括那些在澎湖七美邊暈船嘔吐、邊感受到地方魅力的硬派時刻。
【地方通信】
〈廖瞇:你們在鄉下,都在做什麼〉
〈陳茻:翻過盆地邊緣那座山,才看得見未來〉
〈林家瑜:閃き堂.一百六十年老屋裡的宇宙〉
目錄
Goods
地味好物|苑裡吹來一股藺草香
People
來自地方的你|李毅誠:十八歲以前,伸港就是我的全世界
現居地方的你|Apyang Imiq:返鄉辛苦,但很浪漫
重歸地方的你|蔡得黃:想念一個自由浪漫的靈魂
Feature 小鎮的冰店
食物小史.甜蜜進化論
新北馬崗.阿萬柑仔店
守住漁村文化,在海邊啜飲一口石花凍
台南鹽水.銀鋒冰果室
一個鹽水人吃冰、戀愛、聊家常的地方
高雄旗山.常美冰店
把自己種回來,一天天茁壯
遺珠.每個地方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
Onigiri
地味飯糰|馬祖.米飯炊出四鄉五島的海味
Beyond
全球地方|印度喀拉拉邦.我在南印度撿腰果、認親戚、過新年
View 地方通信
廖瞇:你們在鄉下,都在做什麼
陳茻:翻過盆地邊緣那座山,才看得見未來
林家瑜:閃き堂.一百六十年老屋裡的宇宙
Dialogue
深度對談|李佩書×何欣潔:說一個368鄉鎮的台灣故事
Workshop
地味學堂|由下而上的力量!馬來西亞華人新村如何從凋零到重生
Reading
地味選讀|「藝術」與「地方」或應該是彼此最忠誠的反對黨
Japan
日本地味|日本地方設計旅行.佐賀篇
Shop
地味好店|在東京找到屬於自己的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