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的存在不僅是社會進步的表徵,也是民眾認識世界的窗口。戲院帶動周邊商機,為臺灣早年經濟注入活水;當年戲院更是熱戀中情侶約會的最好去處,亦是讓許多人勾起回憶的地方。
作者任職新竹市文化局期間,因工作關係,又再次與劇場相遇,讓我有機會涉獵表演藝術,並受到葉龍彥教授電影及戲院相關著作的啟發,開始了「新竹縣老戲院系列」資料的蒐集及整理。
本書主要以新竹縣自日治時期(1895~1945)至民國一Ο二年前後,十三鄉鎮市曾經存在的45家戲院為調查對象,也將其他可考證5處映演空間納入,總計新竹縣歷來曾存在有50處映演場所。
《新竹縣老戲院面面觀》集結了受訪者的寶貴經驗及重要線索,其實我所做的只是文獻及訪查資料的整理,若沒有諸多熱心的地方耆老及戲院負責人(家屬)、股東、員工、觀眾等無私提供資訊及授權使用影像,本書不可能完成。
目次
前言
新竹縣戲院的發展概況
老戲院調查
新竹縣老戲院面面觀
政策篇
戲院的管轄與輔導
在映演空間的政令宣導
談在戲院「唱國歌」
戲院的勞軍演出
各別篇
老戲院的「寶號」
老戲院的趣聞
新竹縣映演空間之「最」
共通篇
老戲院的特徵
新竹縣映演空間的分類
老戲院座椅的演變
老戲院的社會責任
老戲院的功能
老戲院的映演宣傳
老戲院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老戲院看戲曲演出空間的發展
客語在內台映演的運用
夥伴篇
老戲院與巡業團
從老戲院看戲班的演出足跡
從片商與劇團看老戲院的營運
戲院之間
人物篇
觀眾與老戲院
觀眾與演員的互動
觀眾在老戲院無法忍受的事
從業人員與老戲院
新竹縣映演事業人物名錄
活化篇
映演產業的轉變與老戲院的沒落
老戲院歇業後的命運與活化再利用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一 「臺灣省各縣市管理戲院電影院規則」
二 「臺灣省各縣(市)影劇院秩序維持辦法」
三 「新竹縣各鄉鎮市映演空間」
四 新竹縣老戲院興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