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史
如是228:張七郎之死與臺灣戰後反共體制的建構
本書分六大部分: 一是《汪同志烏家殉難紀念碑》的故事。透過同志汪烏家案、軍醫簡錦文案、工程師陳朝輝案說明二二八事件的基隆不只軍方在殺人。 二是基隆港浮屍疑案。該..
學海悠遊:黃富三先生訪問紀錄 (精裝)
本書為黃富三先生的生命史、學術研究歷程、歷史文化推廣與政治活動經驗,以及主持臺灣史研究所籌備工作始末等等。黃富三先生為臺灣歷史研究領域重要的早期開拓者,不僅在清代臺灣土地改革、家族史等領域建立研究典範..
家是動詞:臺灣族群遷徙故事
家的形成,是如候鳥般不斷飛翔的旅程, 橫跨15000年歷史,譜寫6段臺灣族群故事, 重新探索臺灣如何成為我們的家園。 我們對家的認知是多元的。從個人到家族遷徙的足..
富麗人生 美好台灣:張富美回憶錄
《富麗人生 美好台灣 張富美回憶錄》為張富美女士的口述訪談記錄。主角1938年出生於雲林虎尾,從小成績優異,考上嘉義女中實驗班,並獲保送進入台灣大學。1961年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在美國從事..
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
從日治到民國,縱貫百年,細密織就臺灣消費文化史 各時期百貨公司有著不同的樣貌,正是臺灣社會文化的縮影 在本書中,作者以符號學、象徵權力和文化資本的觀點,將百貨公司視為歷..
寧人回憶錄:臺灣精神病院裡的白色恐怖政治犯老頑童
由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政治受難者前輩所寫的回憶錄 輾轉漂浪於社會空隙,見證白色恐怖歷史 寧人,一位目前仍住在玉里醫院的政治受難者前輩。 他出生一個多月就隨家人輾轉到臺灣左營的海軍..
對抗蔣介石的台灣人彭明敏
第一本從日本人角度書寫彭明敏的專書 當初協助彭明敏逃亡、長年因事涉敏感而絕口不談的日本人, 首次敞開心胸完整闡述當初的歷史真相。 如果彭明敏先生沒有抗逆權力的話,..
幌馬車之歌(2023典藏版)
歷史就是要有像藍博洲這般一旦咬住就不鬆口的牛頭犬。在追蹤,在記錄,在釘孤枝。凡記下的就存在。──侯孝賢 藍博洲的《幌馬車之歌》所收關於五〇年代台灣典型地下黨人的紀實報告,成為極少數台灣「戰後反省..
平反的起點:二二八事件的民間研究與紀念敘事
1987年為台灣島內民間平反二二八的轉捩點,尤其學術的探討更為紀念平反、追求歷史真相的重要基礎,期間開始嘗試針對二二八歷史進行學術性之探討,其中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於1989年開始籌備二二八的研究工作,..
年輪光影:林清池的林業生命篇章
二戰結束後,宜蘭太平山林場為全國最大林業生產地區。太平山林場下轄太平山工作站與大元山工作站兩大伐木作業區域。其中,大元山為戰後台灣人自行開發的林業生產區,但也是最早結束的伐木作業區。 林清池..
幸福的鬼島
這些故事,都是台灣文化的縮影…… 躁動、創新,無法維持現狀,卻也不斷前進── 台灣的每一代人都覺得台灣要完蛋了。 但是沒有,經歷戰亂、殖民、產業外移,政治邊陲化等,台灣存活下來。 走過..
府城黃葉兩家故事:黃東昇八五回顧
作者黃東昇,1936年出生於日本,兩歲時回到台南,1940年曾隨父親旅居菲律賓,戰後才再回到故鄉。1960年赴美留學,1966年取得化工博士學位後於石油公司任職。在美期間積極參與台灣同..
從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到臺灣關係法史料彙編
本書透過相關檔案說明1950年代美國在冷戰下,因韓戰爆發意識到西太平洋安全,主動提升與遷臺的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關係,且於1954年底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除互相保障安全外,雙方也為防範中國大陸、東南..
從大中華到台灣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國家認同及期論述轉換(1970-2000)
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宣言中一句「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更觸動了在解嚴之前的一個不僅敏感、甚至是危險台獨議題。因此該宣言在台灣的民主發展史不但具有相當程度..
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 (二冊不分售)
本書收入多種近期公開的檔案史料,內容包括:蔣中正主政時期「臺灣省戒嚴令」效力疑義與法令修正、戒嚴的施行、監察院調查糾正與臺灣省議員提案;蔣經國國防部部長任內至主政時期戒嚴令修正重申研議、戒嚴的施行、國..
從身為臺灣人的悲哀到幸福:曾群芳紀念文集
曾群芳那一代臺灣人正在凋零,臺灣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奮鬥歷程仍在前進,每一代人用不同的方式接力,而以戰後一代的學生犧牲最為慘烈,但理想的火種卻綿延不斷地保存了下來。人的利他、善良、修為的秉性,經過鍛鍊淬..
快讀228:二二八短論集 (增訂版)
228事件帶給台灣的,不只是家破人亡的悲劇而已,還為台灣往後的政治與社會,種下既深且鉅的影響:一方面,台灣人的性格受到嚴重的扭曲,過去一直在外來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顯得更加卑屈自辱,處處都要表現其不敢..
快讀台灣史【普及版】
台灣是個美麗的島國,有自己的歷史,而且很早就在國際的舞台上發光,然而,卻還有很多台灣人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歷史。 因此,玉山社特別邀請歷史學者李筱風教授,針對一般大眾,規劃出這本簡明的台灣歷史讀本,..
快讀台灣歷史人物 I
歷史人物的故事,不同於一般以政治事件為主的歷史那麼生硬與遙遠,它多了一分人性,也更貼近讀者。因此,繼《快讀台灣史》之後,玉山社再度邀請李筱峰教授,精選六十位在台灣歷史上具有特殊表現的人物,編成《快讀台..
快讀台灣歷史人物II
歷史人物的故事,不同於一般以政治事件為主的歷史那麼生硬與遙遠,它多了一分人性,也更貼近讀者。 因此,繼《快讀台灣史》之後,玉山社再度邀請李筱峰教授,精選六十位在台灣歷史上具有特殊表現的人物,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