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期刊
臺灣文獻第75卷第3期
【研究論文】 .臺灣水租的空間分佈與歷史變遷:以新竹隆恩圳為中心的考察(1718-1921)∕李進億 .近代能源需求下的西表島煤礦與臺灣礦工流動∕蔡承豪 .媒體之眼:臺灣冷戰時期訪美..
臺灣文獻第75卷第4期
目錄 .高屏研究專題導讀/吳玲青、李文良 .屏東市聖帝廟磚契年代與內容考釋/李建緯 .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的王府建構/陳彥伯 .日治時期旗山香蕉的物流網絡/李文環、陳欣宜 ..
臺灣文獻第76卷第1期
目錄 .出山係海岸:清代塹南老衢崎濱海社會研究/盧正恒 .從議價到拍賣:臺北市蔬菜批發市場交易制度的演變(1950-1980s)/曾獻緯 .臺灣「人間佛教」之相異與互補:印順法師與證..
臺灣文獻第76卷第2期
目錄 .臺灣七爺八爺信仰的由來與演變:以城隍廟為中心的考察/謝貴文 .清末日治初期新竹「淋鹵晒鹽」技藝與地方經濟/楊凱成 .松岡富雄與日治初期臺中地區近代製糖業之發展/蔡秀美 ..
薰風 13:臺灣美人
關於本集 薰風 文藝部 從服裝裡Gabrielle展現各種讓女人解放的觀點,如解除緊身胸衣束縛,如讓女性穿起了褲裝、西裝,或以簡潔幹練的裝飾取代華麗繁複……幾千幾百年來的女性壓抑,讓Gab..
薰風 14:醫療建築
這些日子,反烏托邦情節反覆而真實地來到,世界與個人被大銀幕裡紛亂的聲色席捲著,推湧著,科技及智識的絕招尚未施展,文明光譜倒反於瞬息,甚至趨向壞毀。 《薰風》本期特集試圖回顧日治臺灣醫療發展面向,..
薰風 15:冒險家
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基於政經統治需求,對臺灣島展開各種科學調查,並吸引無數日籍學者來臺探險。一九○五年,總督府委派以植物學家川上瀧彌為首的科學調查隊前往玉山,臺灣的博物學時代也就此啟程。 一九二..
薰風 16:帝國遊目
疫情之中,國境間熱絡的旅遊航線靜止於天際與大海,臺灣因防疫有成,使得國人旅行的熱潮湧回島內。值此時刻,《薰風》完整呈現一本近百年前日本家庭的臺灣環島相冊,內含約一百三十張依然細閃星芒的銀鹽相片、各地鳥..
薰風 17:祕密結社
他們是白晝之前,隱微的星火,竭力放盡自身的能量,交換普世光明。有時將濃重雲層當作蔽護,聚合個體的鋒芒,逆反世界的經緯,以智識相搏的,向死而生的,足以劃開一個時代,讓晨曦照入,讓未來到來。 常被後..
薰風 18:臺灣溫泉文化案內
從信仰、醫療到休閒產業,溫泉作為日本歷史文化的「名物」,在近似的風土條件之下,亦形塑了臺灣溫泉發展的段落/聚落,以北投為起點,硫磺資源被轉化為溫泉資源,軍警療養所變身溫泉旅館,浴場線正式啟用後,原是官..
薰風 19:臺灣料理 風土食景
從《臺灣通史》描述閩粵移民與原鄉飲饌一同落腳島嶼,「臺灣之饌,與閩粵同……盛宴之時,必燒小豚。而粵莊則殺貓,以其首饗貴客。」今日必以人道撻伐之事,卻是當時賓主盡歡之道。到《憂鬱的熱帶》中,印地安人看著..
薰風 20:戰爭遺跡
遙遠的異鄉的夢裡總是黯淡無光,有時,背景是季風鼓譟的島,是彷有雷鳴將至的天空,有時是再也無法返抵的港,有時是山林,遍地槍響,連起不見盡頭的荊棘之道。那樣的時代,流著不同血液、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卻往往..
薰風 21:海線鐵路百年風華
關於本集 Let’s misbehave.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在一九二○年代展開狂飆,隨著突飛猛進的工業發展,從思想到生活,力圖打破藩籬、擺脫既定、探索未知,如同加速啟動的火車..
薰風 22:和風育人 鑄造臺灣新貌
關於本集 臺灣現代教育啟始於日治時期,日本十九世紀遭遇西方強權叩關後,全方位「脫亞入歐」,推動明治維新吸納西方現代思維,成為亞洲現代化成功範例,但在現代教育施行上,實則僅稍早臺灣一步,此由東京都..
薰風 23:醉意朦朧話酒史
酒,這種對人體毫無必要性的物質,卻幾乎與人類的文明同時誕生。早在發展出釀酒技術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從自然發酵的果實中嚐到那種神性的滋味-使用「神性」這個詞並非矯揉造作,各民族的原始信仰中,酒都是用以..
薰風 24:幸福放送 水果共和國
水果可能是農產中最令人愉悅的存在,市集攤架上堆疊的繽紛色彩,有如散落的彩虹,從望見即不斷接收快樂因子,撲鼻的濃郁甜香,口中迸發的甘美多汁,一連串的幸福感像煙花般不停綻放。在臺灣,四季都有令人驚喜的果物..
薰風 25:歌舞幻化 演藝in華麗島
來看戲囉!無論激動落淚還是捧腹開懷,或喜或悲,常是觀劇的自然反應,俗語「搬戲肖ㄟ,看戲戇ㄟ」傳神道出箇中妙處,演員跳脫自我鑽進腳色中揮灑,而觀眾明知是戲,卻真切投入情感,真是不瘋不傻不成戲啊!在走路都..
薰風 26:百藝齊綻 你所不知道的臺中文化城
臺灣其實很「臺中」。無論慶記或是珍奶,首先想到的事物,總無法涵括我們對這塊土地的喜愛。以全球為視野,才能看見臺灣處於關鍵位置;以臺灣為範疇,方能發覺臺中之重要。 若說報紙與小說在精神上串連了共同..
薰風 27:曼波蓬萊 臺島錄音放送
錄音技術即使在當代也不斷推陳出新,其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自然是完美重現原音。不論錄音、攝像、繪畫、文字……種種媒材都是為了復刻某段當下,以不至於遺忘。一如初時人們認為寫真機能攝人心魄,聲軌刻痕似乎也提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