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期刊
臺南文獻【第4輯】臺江與安平
本期以「臺江與安平」為題,收錄高凱俊〈臺江大員街市之人文地景變遷〉、周宗楊〈土船的神明會─安平伍德宮「金德安號」水手會之探討〉、吳明勳〈安平十角頭社廟宇農曆7月的普度祭典〉等3篇論文,分別從人文地景、..
臺南文獻【第5輯】信仰與文化
作為地方文獻輯刊角色的《臺南文獻》而言,我們的定位,並不偏重於純學術的研究,很大空間在於收錄在地文史的第一手資料,學術論述固然重要,田調報導也不能偏廢,因此,本期主題「信仰與文化」所收錄的4篇文章中,..
臺南文獻【第7輯】南鯤鯓研究
臺南文獻【第8輯】噍吧哖事件
臺南文獻【第9輯】多元信仰
臺灣人類學刊 Vol.19-2 環境人類學方法論的探索:與Tim Ingold對話
THEME ARTICLES 專題論文 1 導言:環境人類學方法論的探索:與Tim Ingold對話 Introduction: Methodological Explorations i..
臺灣人類學刊 Vol.20-2:文化、生態與實踐--人地關係角度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再思考
李亦園紀念講座專文 1.Myron L. Cohen,〈面對中產階級:中國民族誌中的後傳統主義和議題分化〉 專號論文 1.官大偉,〈導言:文化、生態與實踐—人地關係角度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再思..
臺灣人類學刊 Vol.21-1
主編:張珣(中央研究院) 編輯委員:呂欣怡(國立臺灣大學)、李威宜(國立清華大學)、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林瑋嬪(國立臺灣大學)、高晨揚(中央研究院)、邱斯嘉(中央研究院)、莊雅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臺灣人類學刊 Vol.22-1: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的人類學與人類學家
【李亦園紀念講座專文】 1. Philippe Descola,〈亞馬遜與東南亞泛靈論的多樣化〉 【專題論文】 專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的人類學與人類學家 1. 高雅寧,〈導言:大學社會責..
臺灣人類學刊 Vol.22-2
主編:張珣(中央研究院) 編輯委員:方怡潔 (國立清華大學)、李威宜(國立清華大學)、林文玲(中央研究院)、林益仁(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葉淑綾(國立臺東大學)、陳瑪玲(國立臺..
臺灣人類學刊.第1卷第2期
《臺灣人類學刊》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每年六月、十二月出刊,乃一份結合臺灣、全球華文人類學界以及國際人類學界同仁共同參與編輯,而以..
臺灣人類學刊.第2卷第2期
《臺灣人類學刊》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每年六月、十二月出刊,乃一份結合臺灣、全球華文人類學界以及國際人類學界同仁共同參與編輯,而以..
臺灣學研究.第30期
專文 清領至日治初期臺灣漁業的發展與變遷 蔡昇璋 日治時期臺北幼稚園的成立與發展 奧野 善雅 全面阻絕於境外—日治前期海港家畜檢疫制度之調整(1911-1926) ..
臺灣學通訊 136:飲食文化(二之二)
【本期主題】飲食文化(二之二) 臺灣因為自然環境的形塑與歷史變遷,擁有多元的食物資源、豐富的飲食文化積累。除了族群遷徙因素外,對外貿易、殖民統治,以及各種現代與飲食相關之技藝與知識的移入,使得臺灣自..
臺灣學通訊 137:臺南建城四百年
【本期主題】臺南建城四百年 臺灣自大航海時代在世界嶄露頭角。1624年,荷蘭人自臺南安平登陸,建立熱蘭遮城,成為臺灣走進世界舞臺起點。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進駐大員之後,臺南的部落社會開..
臺灣學通訊 138:館慶特刊
【本期主題】館慶特刊─臺灣學應用 國立臺灣圖書館創建於1914年,前身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典藏自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以來豐富的圖書資料,以厚實的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學通訊 139:宜蘭
【本期主題】宜蘭 自史前時代開始,蘭陽平原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 噶瑪蘭人於蘭陽平原建立數十個村社,互不統屬,以漁獵、農耕維生;雪山、中央兩大山脈連綿的廣大山區,則是泰雅族溪頭群、南澳群的活動區域,..
臺灣學通訊 140:宜蘭面向世界
宜蘭的地形封閉,交通對歷史的影響尤具關鍵。從清朝翻山越嶺的淡蘭古道,及至日治初期軍用路、輕便車、五分車,邁向現代里程的宜蘭線鐵路等,訴說不同時期的演變。 1924年12月1日宜蘭線全線通車營運,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