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的自我追尋:「歷史素材小說」的寓意與可能性
- 商品型號: 9789863509868
-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編/作者: 明田川聰士
- 譯 者: 明田川卓
- 出版年月: 2025-08
- 庫存狀態: 下訂後,採購
$460
本書是研究台灣文學界代表性作家李喬(1934-)的學術著作。除導論、結論之外,共分五章,分別探討李喬的重要作品:《寒夜三部曲》、《結義西來庵》、《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山女〉、〈蕃仔林的故事〉、〈哭聲〉、〈小說〉等。作者以李喬「歷史素材小說」的創作過程為線索,探究李喬歷史素材小說的創作軌跡、台灣當代歷史的變化進程以及作家主體意識形構等各種自我的追尋軌跡;從李喬的福克納、安部公房等文學閱讀史,以及對西來庵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等歷史事件的重構,逐步剖析李喬對虛構的運用。透過對李喬創作歷程的探索,本書亦重新檢視戰後台灣文學及其社會史背景。
目錄
致謝辭
導論
歷史之鏡/境
李喬與台灣近現代史
先行研究探討
本書章節及問題意識
第一章「虛構」的想像與創造──《寒夜三部曲》中的福克納身影
李喬與福克納
日譯福克納作品的讀書經驗
《寒夜三部曲》中福克納作品的影響
《寒夜三部曲》中台灣本土性主題的開展
第二章 存在主義風潮下的主體追尋―論李喬的〈小說〉與其安部公房閱讀史
1960年代西風東漸氛圍下的台灣文學思辨
李喬與安部公房
〈小說〉中之薛西弗斯意象
戒嚴體制下的台灣與文化引介
第三章 「文學」與「歷史」的對話之旅―重讀《結義西來庵》
《結義西來庵》出版背景及相關研究
民族敘事風潮下的《結義西來庵》
《結義西來庵》中的羅俊與民族意涵
《結義西來庵》的歷史轉化
第四章 戰爭記憶的敘事化―論李喬《山女》至《孤燈》的變化軌跡
李喬與太平洋戰爭
李喬作品中的太平洋戰爭敘事
戰爭末期的台灣青年與菲律賓戰場
作為反戰文學的可能性
第五章 1990年代孤兒意識的蛻變―《埋冤一九四七埋冤》與二二八文學
二二八事件與文學再現
美麗島事件後的二二八文學
二二八文學之框架內外
超越孤兒意識
結論 歷史素材小說中「虛構」的啟示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