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臺灣的我們
- 商品型號: 9786269938186
- 出版社: 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社(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 編/作者: 主編:徐珊惠;著者:李育霖、李淑君、卓瑪慈仁、林明發、林傳凱、張焜棠、陳佳欣、陳俊宏、游素玲、黃英哲、楊子樵、楊政達、潘美玲、簡宏逸
- 出版年月: 2025-07
- 庫存狀態: 下訂後,採購
$450
本書匯集「臺灣學」過去四年來對十二項核心議題的深入探討,一方面梳理計畫的歷程紀錄與知識傳承,另一方面也嘗試結合理論與經驗,提供思索臺灣論述發展的另一種契機,進而推進臺灣知識研究的多重面向。眾所周知,臺灣複雜的歷史源流與多元文化脈絡,難以依靠單一的文化視角來全面闡釋「臺灣」與「臺灣人」的內涵。因此,《成為臺灣的我們》所提示的,正是一個不斷流變、持續重構的歷程。
此外,本書亦關注如何書寫臺灣,並探討如何描繪臺灣與全球之間關係的變遷與演繹,這不僅是當前臺灣學術界的重要課題,也是社會發展亟須面對的挑戰。簡言之,成大「臺灣學」研究不僅旨在保存臺灣的歷史記憶,更著力於探問並重構「成為臺灣人」的過程與可能。
目次
目錄 叢書總編序 陳玉女
導論成為臺灣的我們 徐珊惠
Ⅰ 遷徙之地
1. 無自覺的殖民者:近代初期閩南人擴張中的臺灣 簡宏逸
2. 以醫療史進行科學溝通:以日治初期鼠疫為案例(1896-1917) 陳佳欣
3. 論臺灣人的「凱特曼」(ketman)現象 黃英哲
Ⅱ 噤聲之人
4. 戰後「白色恐怖」的刑求與審訊技術——以1950 年代為核心的微觀考察 林傳凱
5. 國變與家變:白色恐怖女性受難家屬經驗 李淑君
6. 難胞/叛賊:兩蔣時期在臺藏人的政治角色與歷史處遇 卓瑪慈仁、潘美玲
Ⅲ 公民之路
7. 匠人的知識圖譜:社教電視、冷戰宣傳與《百工圖》的另類階級造影 楊子樵
8. 結構不正義與審議行動主義 陳俊宏
Ⅳ 蛻變之聲
9. 南方之聲:臺灣女性文集的發聲實踐 游素玲
10. 從被動敘述到主動發聲:臺灣移民工文學場域的發生與敘述轉變 林明發
11. 無處為家:談臺灣—馬來西亞移工電影 李育霖
12. 數位原住民世代的科技學習體驗與文化傳承 張焜棠、楊政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