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無垢:莊子‧泛靈‧後人類

凝視無垢:莊子‧泛靈‧後人類

  • 商品型號: 9786267232415
  • 出版社: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遠流
  • 編/作者: 陳雅萍
  • 出版年月: 2024-09
  • 庫存狀態: 1
  • $420


數量

當你緩緩地走時,你會感覺空氣、

陽光、還有周遭所有的東西都會放大。

——林麗珍

 

在泛靈的宇宙觀裡,人只是所有萬物中之一物,而這些物之間有著關係性的聯繫,這些聯繫不是在象徵或形而上的層面,而是在物質的層次,是關乎身體、感官、覺受,與「情感」有關但卻溢出個體的界限,並且不囿限於類屬的分野。因此,主與客、內與外、生與死無法截然二分,而是有著曖昧不明的中間地帶,在那裡時間不以過去、現在、未來的直線結構運行,而是多重時間性的交纏縈繞,空間不以客觀尺度為依憑,而是以力量的強度與速度的快慢來經歷。

 

目錄

推薦序

有情身體.泛靈齊物 龔卓軍

《莊子》與無垢相識而笑 賴錫三

體例說明

 

第一章 緒論──凝視無垢

 前言

 研究脈絡與網絡

 無垢的身體工夫──「緩」

 無垢「物學」──從惜物到跨物種後人類視野

 章節梗概

第二章 《 醮》作為驅魔與療遇的儀式──感知、記憶、情動回應

 一九九五年《醮》

 殖民主義與軍國體制下台灣人的身體歷史

 地方記憶與情動回應的詮釋框架 3

 一九九○年代台灣當代藝術中的死亡與肉身

 感知與記憶的劇場

 敵體化社會的驅魔儀式

 尾聲儀式劇場之鏡

第三章  如果莊子是舞蹈家──《花神祭》的存有論四闋

 序幕

 〈春芽〉(生)──生成

 〈夏影〉(長)──欲望

 〈秋折〉(收)──時間

 〈冬枯〉(藏)──死生

 尾聲

第四章  物化展演與泛靈論身體劇場── 《觀》與《潮》

 鵝卵石中的行星

 分子化、行星化、泛靈論轉向

 有情物的多重顯身──「物化/齊物」倫理美學

 「觸動」──觸的情動力

 疊韻與行動波迴圈──〈潮〉的蓋婭之舞

 尾聲

 

跋 流變──劇場與夢

謝誌

參考文獻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