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及顏值,不來自其經濟規模或新與舊,而來自其整體和諧的力量
城市文化實力源於人與空間的結合,
唯有找出城市中的隱藏秩序,尊重傳統習性,才能實現和諧的美感……
提昇城市氣質需要堅定的決心和耐心,有魄力的公權力應先以如何整合協調城市的顏色,進行徹底改造的行動。──林貴榮
本書記錄了建築師林貴榮這幾十年於法國求學及執業、返台工作並推動建築教育以來,對於建築如何構築城市面貌的思考和觀察。除了實務工作外,他從文學、哲學、宗教、社會時事,甚至流行文化中吸收養分,使之對於空間的建構如何呼應時代需求有更多元的想像力。並透過在不同的城市實地遊走,感受各地文化與建築的互動,擷取他方之長或為借鏡,進而思考屬於台灣在地的建築特質。
文字有抒情、有想像,更有對於建築實務、城市美學的洞見與建言。期望恢復城市空間與人的良好關係,潛移默化培養市民生活美學,提升台灣城市的競爭力,讓更多人了解並享受建築給予人類生活的豐富與深邃。
目錄
推薦序 城市不僅僅是建築的集合,更是人們生活的場景 /魏崢
前言 觀察台灣的現實,思索城市的氣質
卷一 原來,建築可以這樣看
城市的顏值在於建築的特質
原來《金剛經》也很「建築」!
成為大人的建築師,心中還住著「小王子」嗎?
從卡繆的《瘟疫》到理想的防疫建築
曹雪芹建構了什麼樣的「異托邦」?
從建築看《亞森.羅蘋》的貪婪與隱匿
從建築看《魷魚遊戲》的超現實空間
建築物讓「下流」更「下流」?炒房之島的省思
卷二 走進法國
大巴黎的新未來:解讀法國總統的都市美學
貝聿銘金字塔在法國喚起的「古文明情結」
巴黎聖母院,隱藏了什麼密碼?
法國建築史上的「羅馬大獎」
闖入薩伏伊別墅,看見勒.柯比意的靈魂
勒.柯比意的家,發動建築革命的起點
黎塞留圖書館,讓四百年歷史重現風華
從聖米歇爾山,到熱蘭遮城
卷三 回歸台灣
那天,王大閎在我家,沒有談建築
「庚子年」與兩岸現代建築思潮的奇妙連結
讓大學成為開放的想像空間
一座心靈的殿堂:微笑的汐止媽祖廟
接到一件新設計案,可能就是一件訴訟的開始
「做你自己的主人。」台灣建築尊嚴該覺醒了!
我們是否需要一座全新的總統府?
台灣城市實貌,「我很醜,可是我很方便」
結語 透過游牧的雙腳思索台灣城市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