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活躍於臺灣中部中央山脈地區,是臺灣原住民當中,居住地最高、最擅長打獵、又最喜歡作夢的民族,也是四處遷移而活動力最大的民族。
本書先從布農人對人的看法等文化分類概念著手,重新詮釋布農族傳統社會文化的特色,進而說明他們在現代化的歷史社會條件下,如何理解現代化的各種主要力量,並創造出自身新的社會文化傳統。作者也解析了在新傳統下,布農人是如何面對全球化,以及臺灣大社會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重建過程產生的區域再結構與新地方社會形成的條件下,超越原以面對面溝通方式所建立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有了再創造。由於這再創造的過程涉及社會文化上的根本改變,因而更凸顯出布農人如何以涉及非意識的深層心理層面之傳統夢占,做為其文化與族群認同的主要指標。
目次
總 序
自序與謝誌
第一章 導 言
第一節 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的歷史脈絡
第二節 布農族的社會文化特性
第二章 傳統社會與文化
第一節 認同與人口
第二節 語言溯源與地理位置
第三節 聚落規模與分布
第四節 經 濟
第五節 分 工
第六節 親 屬
第七節 婚 姻
第八節 家
第九節 「宗教」
第十節 儀 式
第十一節 政 治
第三章 分類概念:人觀、空間、時間、與物
第一節 人 觀
第二節 空 間
第三節 時 間
第四節 物
第四章 社會文化的再創造
第一節 親 屬
第二節 經濟發展
第三節 宗教轉宗
第四節 政治變遷
第五節 歷史建構
第五章 區域體系的形成與文化的再發展
第一節 婚姻親屬性區域體系
第二節 經濟性區域體系
第三節 政治經濟性區域體系
第四節 宗教性區域體系
第五節 大臺中區域體系
第六節 結 語
第六章 愛作夢的民族
第七章 結 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