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考古
畫說史前:Blihun漢本 (精裝)
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位處於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漢本聚落附近的山麓上,發現完整度極高的聚落型態,具有高溫工藝技術以及熱絡的島內外交易,是新石器時代轉化金屬器時代的重要遺址。 本書以發掘、..
考古人類學隨筆(精裝)
本書收集作者近年隨筆40篇,或為考古人類學專著作序介紹這些專著之價值,或表達此專業見聞之感想,或關懷臺灣考古人類學工作與發展,或論述對考古學界的期望,另有作者自1993年夏季起為北京《中國文物報》撰寫..
考古學概論
本書主要著重在考古學這門學科的理論方法,以及手段技術等兩個領域,希望可作為認識考古學的一本入門書籍。學術研究本來是不該有「教科書」、「標準版」的概念,只因「考古學」在今日社會已經不是個陌生名詞,然而相..
芝山岩遺址與臺北史前(附光碟)
「芝山岩」是臺灣考古史上最早被發現的一個史前遺跡,包含不同時期、不同內涵的史前文化,是擁有「多文化層」的重要資產。本書特別從地理地質、自然生態、人文歷史背景,引導大家瞭解芝山岩的史前文化,不僅詳述以芝..
重見∕建∕現漢本發掘階段成果特展 展覽專輯
蘇花改工程發現漢本遺址,從搶救發掘出土研究的文化發展脈絡中擁有多文化層之豐富內涵,解釋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發展至金屬器時代之變遷,在不同層位發現豐富之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外來物質,其文化堆積內涵之特殊性..
重返祖居地:拉庫拉庫溪舊社考古 2017-2019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該計劃中的三本系列書之一,本會壓軸介紹的最後一本。 計畫秉持著「原住民考古」的精神,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調查團..
靜土有聲:臺日古代文物對話特展
人生是自己與他者交織而成的回憶,以物為媒介,表達彼此的關係並展現自己或認知他人的身分地位。本展覽集結距今1,700年前至1,300年前臺灣十三行文化及日本九州古墳時代的特色文物82件,從人生最後的沉眠..
馬祖列島的史前文化與「亮島人」
近年最受矚目之考古發現 揭開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之關鍵 重寫馬祖列島與台灣早期發展史 馬祖列島原是考古學的處女地,作者陳仲玉教授從馬祖列島中有居民的四鄉五島開始田野普查,於2004至2007三..
骨說史前人
在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中,有石器、陶器、玉器、金屬器、動植物遺留、以及人⻣等,而從研究材料(data)的稀有性來看,其中要屬人⻣最彌足珍貴。因為一方面,它屬有機性質(如動植物遺留),比較難像無機物質一樣..
高雄市左營區鳳山縣舊城(城內空間)考古調查發掘暨展示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共2冊)
本計畫對左營舊城與鳳山縣舊城的研究,做整體系統性的規劃,針對特殊的舊城空間(街道、廟宇等)跟史前遺址的分布範圍,進行有目的性的發掘,以了解其內含,對臺灣重要古城池的長期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考。透過研究設計..
鼓山崎腳的考古發掘
鼓山崎腳遺址在數年前才因「臺泥鼓山廠區開發案」而被人發現,隨後經過多次遺址碎片現勘調查與評估。發掘出土屬於史前時代的8座灰坑與2具墓葬,這些現象根據地層深度與相關遺物內涵判斷皆屬於牛稠子文化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