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及其他
東台灣研究特刊:夏黎明紀念文集
夏黎明教授從鄉土研究、地圖史研究,到積極推動東臺灣研究,以及東臺灣社會參與的實踐上,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可謂東臺灣研究的力行者。 本書為追思、紀念並記錄夏黎明教授,透過這本書讓曾經與他有過交集..
民主,練習中:在現場的人,從太陽花到青鳥,在行動現場追尋民主
從三一八學運到青鳥行動 一群青年參與者追尋、推進民主的生活方式 我們稱這群人為在現場的人 這是她/他們的十一則小史 2014年3月,以「反服貿,反黑箱」為訴..
民主與民主之外:李登輝百年誕辰紀念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精裝)
本論文集除了主題演講之外,收入13篇論文。內容有李登輝總統執政後如何在黨內外、保守與改革中維持平衡,李登輝在臺北市長、省主席任內的施政與思想,劉明修撰寫《李登輝傳》的意義,李登輝處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的..
沒有公婆的一代:解析1940/50年代來台外省女性的逃難與成家
戰爭的參與不是只有男性軍人, 後方女性的逃難與成家不應該被隱形。 女性的故事就是戰爭史、社會史、人類史。 戰爭史記錄的是名將名人的事蹟與士兵的壯烈犧牲。然而,敵軍入侵和飛機轟炸對於後方百姓的..
流動的界域:從在地、跨域到多物種
台灣曾經有一千多種稻米?毒魚的魚藤也能做農藥? 義民祭的「聖火」和奧運有關?無國籍者如何在異地求生? 以跨學科觀點探索人文與社會, 重新思考群體、文化與環境間的關係! ★ 22位人..
濟州4.3
為愛而罷:公民做主,反共不分藍綠!
大罷免,是一場公民的進擊 是所有深深愛著臺灣的人 用民主制度守護臺灣 最後一哩路, 讓我們投下罷免這一票,做自己的主人! 從二○二四年開始,在立法院享有多數優勢的國民黨與民眾..
為馬紹爾喝采:在後核武、後殖民世界取回掌控權的島國
本書以臺灣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島民在美國核武試爆後所面對之挑戰與展現的韌性為主題,描述美國於1946年至1958年間在馬紹爾群島進行核武試爆為生態環境、生命健康與社會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衍生出..
熱血刺客:台灣血液病學拓荒與發展紀事
曾經,這是個招不到醫生、治不好病患的領域 經過幾代天天拿針刺病人的血液科醫師 在臨床與研究上不斷精進 這條人少的路上,終於開出一片杏林。 俗稱「血癌」的白血病早年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不..
生死之旅:台灣志願兵潘文揚親歷的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開打至今已過三年,尚未終結── 8萬刻骨銘心文字、40多張全彩照片 台灣志願兵潘文揚的真實戰場紀錄 今年3月,中國記者柴靜專訪為烏國作戰的潘文揚等人,破130萬觀看人數 4月,..
當代政治學:從政治基礎到國際政治
政治學不是新興學科,但內容卻日益廣泛,因此要為政治學提供一個清楚的界線是非常困難的。本書從政治基礎開始討論政治的本質與實踐方式,接著介紹政治運作的重要制度設計與功能,再接著討論民眾參與政治運作的主要過..
真理原理論:純粹現實學序說 第一分冊 (論項1-18)
曾天從(1910-2007)是日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臺灣哲學家之一,本書是其戰前哲學的代表作,也是其戰後哲學體系的原理基礎。 本書以日文、中文雙語對照的方式呈現。在本書中他批判當時歐陸哲學界的「實在論..
純情的台灣人—台美人:人在美利堅、心在美麗島
人在美利堅,心繫美麗島!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老師筆耕一甲子,留下最深情的台美人系譜學! 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s)長年旅居國外,人才遍佈商界、政界、學術界,不論教育程度與收..
美中印太博弈下的台日關係 (增訂版)
美中博弈下台日合作深化,共創戰略自主與印太穩定 本書特色,在於結合理論與現實互動,解析台日關係在美中印太博弈下的定位與發展。 初版以「權力轉移理論」與「修昔底德陷阱」為基礎,揭示美中關係同時存在..
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新版)
★觀光人類學最佳入門書★ 旅人所到之處,會對當地帶來什麼影響? 當地人要如何回應,才能避免觀光的負面衝擊? 隨著觀光的盛行,旅遊已經成為一種全民運動。 旅人玩什麼、吃什麼、住什麼、買什..
語言學:結構、認知與文化的探索(二版)
語言學是一門不斷發展、創新與突破,又高度跨領域的知識體系。長久以來,台灣需要一本既能敘說本土故事,又能引介語言研究新知的書,而本書就是這個夢想的結晶。 透過國立臺灣大學和十九..
誰能代表臺灣?事實、法理、認同
主權,不靠他人授予, 認同,也無需他人替代。 不分你我,現在就成為這道民主選擇題的解答者。 賴清德總統在2024年雙十談話時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 ..
豐富多彩的台灣:林媽利醫師談台灣特有血型及血緣研究
★你知道因著稀有的亞孟買血型,在台灣O型O型的父母可以生出A或B型的小孩? ★你知道在歐美罕見,但在台灣佔人口4.5%的米田堡血型,在台灣是繼ABO血型,在輸血時最重要的血型? ★你知道台..
返鄉記:李遠哲口述傳記
會不會有不同的選擇?我會說,從小時候到現在,從出去到回來,對於這些選擇,我從來都沒有後悔。現在來看,我年輕時候的兩個理想,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算是做到了。但時代有新的挑戰,我們的社會也需要更多的改革跟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