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以前
左文襄公奏牘 (平裝)
徐闇公先生年譜 (平裝)
從臺灣與朝鮮反思日本的殖民統治
本論文集在2016 年10 月發表於上述國際學術研討會的14 篇論文中, 按照三個大主題,共挑選收錄9 篇。第一部「殖民統治下的家庭與性別」 收錄蘇賢淑、洪良姬及曾文亮的三篇論文,透過日本所引進之..
德意志與臺灣的交涉:近代德語世界臺灣知識的形成(1828-1898)
本書分析19世紀德語地理學雜誌中提及福爾摩沙的文獻,探討作為後進帝國的「德意志」,如何在19世紀緩慢向亞洲擴張勢力的過程中,累積對臺灣的認識。 除了提供另一個西方國家看待臺灣的視角外,更..
成究臺南:Formosa偎海e所在
誠如曹永和前輩在〈臺灣史研究的另一個途徑:「臺灣島史」概念〉乙文便指出:「海洋會隔離外界,也能連結外界,它的功能端看交通條件、世界潮流等」,「由此,我們可以問:每一個時代,臺灣島是如何透過海與外界連繫..
接「種」臺灣:日治時代疫苗驅動的臺日衛生與人事革命
預防接種與菌體檢驗,早已成為當代臺灣人生活中的日常經驗。無論是幼兒的疫苗接種、每年為長者施打的流感疫苗,還是因病就診後的檢體檢查,這些預防措施不僅是公衛體系的標準配備,更在2019 年COVID-19..
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
基於台灣民眾曾經飽嚐日本軍國主義迫害的受難歷史而有的杞憂,值此中國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八十週年紀念的光輝時刻,人間謹從《林書揚文集》當中選編了去殖民的相關文論,出版這本《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作為..
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 (III、IV冊不分售)
《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Ⅲ、Ⅳ)一書係以日期為主軸,就總督府檔案中,查找相關的人、事、物等各類議題,擇取每日重要紀事譯介,以瞭解總督府日常行事,反映日治時期臺灣的樣貌。為增加內容多樣性,還從..
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 (Ⅴ、Ⅵ冊 兩冊不分售)
《日治・日誌:臺灣總督府歲時紀》(V、VI)一書係以一年四季24節氣與日期為經緯,就總督府檔案中,爬梳相關的人、事、物等各類議題,編寫譯介每日重要紀事,輔以檔案照片圖像,呈現日治時期臺灣的各種樣貌。藉..
李文忠公選集.上 (平裝)
李文忠公選集.下 (平裝)
楊勇慤公奏議 (平裝)
楊水心女士日記(一)1928年 (平裝)
楊水心女士(1882-1957),彰化人,受過私塾教育,17歲與長她1歲的林獻堂結婚,成為丈夫各方面的好幫手。在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過世後,成為林家女性的中心人物。生性仁厚,恤貧濟困,能為人排難解紛。喜..
楊水心女士日記(三)1934年、1942年 (平裝)
楊水心女士(1882-1957),彰化人,受過私塾教育,17歲與長她1歲的林獻堂結婚,成為丈夫各方面的好幫手。在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過世後,成為林家女性的中心人物。生性仁厚,恤貧濟困,能為人排難解紛。喜..
楊水心女士日記(二)1930年 (平裝)
楊水心女士(1882-1957),彰化人,受過私塾教育,17歲與長她1歲的林獻堂結婚,成為丈夫各方面的好幫手。在林獻堂祖母羅太夫人過世後,成為林家女性的中心人物。生性仁厚,恤貧濟困,能為人排難解紛。喜..
殖民地臺灣的經濟與產業發展之再思考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日本霞山會共同出版 歷史研究是以時間為主軸,地理研究是以空間為場域,若將兩者結合,以歷史的向度來詮釋解析這個空間,即以歷史為主軸來研究東亞,其廣度與深度將會擴大許多。 ..
法蘭西侵臺記:從霍亂到封鎖
本書是集合了兩部法文的博士論文的譯著,分別是《福爾摩沙與澎湖群島:1884-1885年兩個島嶼佔領期間的霍亂》及《福爾摩沙島的封鎖》。前者有對臺灣山川形勢,風土民情的一般性介紹,和作為一名軍醫,作者對..
清代臺灣張丙事件研究
本研究在探討清代臺灣張丙事件的歷史與社會意義,與常民歷史記憶有著深化的情感,而與事件相關的歷史場域,至今仍然在臺灣的鄉鎮角落可以見到其遺存。尤其張丙事件有平埔族屯番、閩粵義民參與平亂的事蹟,以及地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