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濕地誌:從東亞文明到臺灣與周遭島嶼的濕地變遷、人群流動與物種演替史卷

臺灣濕地誌:從東亞文明到臺灣與周遭島嶼的濕地變遷、人群流動與物種演替史卷

  • 商品型號: 9786267555231
  • 出版社: 野人文化
  • 編/作者: 方偉達
  • 出版年月: 2024-10
  • 庫存狀態: 下訂後,採購
  • $750


數量

首部全記錄恢弘的東亞濕地與人類史

從海洋到山顛,遍覽臺灣與周遭島嶼濕地,一場美麗、迷人、深沉的探索

全面揭示濕地的類型、功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氣候變遷對濕地的影響、濕地的保育與復原整治,濕地提供的全球服務價值與貢獻

 

濕地是陸與水的交接地帶,孕育著地球萬物。在整個地球的涵蓋面積雖然不高,卻是自然物種與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生態系統,是地球的自然碳儲庫,能為大地分解毒素,更蘊含豐富的動植物基因庫,使得數以萬計的生物得以存活。此外,濕地還提供豐富的漁業資源、防洪、環境美學、遊憩和教育功用。

 

近年來,尤其氣候變遷與能源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濕地的重要性,濕地的管理和恢復成為全球環境研究的重點。本書是一部恢弘博大、史詩般的作品,從人類文明與濕地的關係開始,書寫整個東亞及臺灣濕地環境與人類遷徙、物種演替的交織脈絡;並進入臺灣區域地理各章之後,開展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雙軸線,始成一部氣象萬千的全紀錄濕地史。

 

第一部先從大航海時期荷蘭人、漢人進到臺窩灣——濕地臺灣起始,談臺灣進入全世界濕地的視角。第二部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談臺灣以及東亞各國的族群遷徙與濕地相互依存的觀點。第三部到第六部從地理視角,分述臺灣本島北部、中部、西南部、東部以及離島的濕地。第七部談濕地法規的沿革與保護政策,並從在地與民間社團的角度,談濕地環境運動、濕地教育的傳播發展,以及人工濕地復育工程等。最後一部回溯《拉姆薩濕地公約》、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等國際組織,論述最新的濕地藍碳、青碳,全球氣候變遷以及臺灣參與國際公共事務的回顧,展望未來濕地發展的構想。

 

討論到如何面臨21世紀全球暖化,酷熱、酷寒、水資源不均的危機下,本書凸顯熱帶濕地的復原「整治」可做為一種「自然解方」,以及濕地創建與恢復的方法與實例,了解濕地生態可以列為人類社會、經濟和環境之系統服務價值的一種貢獻。

 

寫書過程中,作者曾遠赴韓國、沖繩、菲律賓、越南、泰國深入探訪,尋找當地原住民的文化遺跡;在臺灣的探索從北、中、南、東到離島,從空中俯瞰到海洋潛出,曾經在靜謐空虛又恐怖的夤夜穿越海岸山脈;在冬季東北季風強力吹拂下體驗箭瑛大橋的湍急溪流;從大港口之役到海灣之湖(火神的故事)想到撒奇萊雅人巴立克跟卡娜蕭的故事而動容。

 

臺灣在東亞海域上是重要的存在。以地質構造來說,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隆起之處,因此濕地環境具有年輕、多變的特性;以人文生態來看,具有大陸及海洋系統交會的特徵;在人文考古學方面,遠古臺灣人類具有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人種的特徵,閩南和粵東漢人住在臺灣島的時間僅約400年,這些長時間人類與濕地的故事,都在書中展開了未曾見過的史頁。

 

人類可以消失,但歷史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曾經在臺灣島居住以及往復遷徙的所有人群,見證了廣袤的濕地,從海草青苔,到林澤猛獸——本書企圖還原人類與濕地共存的原貌,是「濕地的故事」,更是「人類的故事」。

 

目錄

推薦序1 站在歷史交叉點上,溼地變遷演繹著臺灣過去的發展軌跡,更提示未來保育的方向|陸曉筠

推薦序2 開展跨領域宏觀視角,重新理解濕地|林廷芳

推薦序3 山川萬物皆文史,閱盡滄桑自在身|魏國彥

作者序  君問臺灣,滄溟欲浮

 

Part1 荒嶼星河——億萬年深歷史與大航海時代濕地初現

Chapter01臺灣濕地意象從黑水溝開啟

Chapter02板塊大霹靂,濕地的生命

Chapter03信史之始與大航海時代的濕地

‧遼闊的臺江濕地記憶 ‧熱蘭遮城的濕地環境、城中之人、颱風與原民

 

Part 2天地又穹蒼——人類遷徙與濕地命運交織

Chapter04亙古的紀錄——人類簡史與濕地關係綜論

‧人類文明離不開水 ‧現代智人,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 ‧跨越澎湖陸橋——尋找濕地民族與南島民族 ‧考古文化中的濕地痕跡 ‧原住民與濕地記憶

Chapter05歲星分野、遷徙的子民——亞洲分化和演進的水之族群

1 中國大陸,濕地萬象

2 駱越,水的民族

3 「壯泰走廊」南遷,泰族一頁滄桑

4 仰韶文化:「太陽鳥」,水澤濕地的子民與象徵

5 朝鮮半島的濕地文化

6 島嶼中的海渡:日本

7 香港的濕地保護區

 

Part3 怒雷翻地軸——臺灣北部濕地

Chapter06山脈與水系構織大地

Chapter07雄霸大屯

1 大屯山上一夜雪花鋪如銀

2 夢幻湖生態

3 冷水坑、鹿角坑溪濕地調查

Chapter08臺北盆地與淡水河的歷史交纏

1 淡水河奔流向北

2 關渡分潮:河海交融的獨特濕地

3 遠眺觀音山

4 臺北都市開拓史與濕地發展脈絡

Chapter09桃園地景與新竹濕地

1 桃園埤塘開墾史

2 臺灣萍蓬草的追憶

3 桃園、新竹海岸濕地

‧許厝港濕地 ‧觀新藻礁 ‧新豐紅樹林濕地 ‧香山濕地

Chapter10宜蘭的濕地

1 雙連埤——豐枯之間的水圳生活

2 雲霧中的湖沼濕地——南澳、翠峰湖、加羅湖、松蘿湖

3 只羨鴛鴦不羨仙:霧林苔蘚共生的魔法森林

 

Part 4 雲霄兩分流——中部濕地

Chapter11玉峰巉巖,雁渡寒潭,江流天地外——玉山、日月潭、雪霸

1 玉山高並兩峰寒

2 雁渡寒潭雲留影:美麗的日月潭

3 江流天地外:氣象萬千的雪霸

Chapter12滄溟地欲浮——中部平原、溪流與海岸

1 中港溪口的「水中軟黃金」

2 後龍溪的陂圳

3 大安溪泰雅族的「斗尾龍岸」

4 大甲溪口的美麗與哀愁

5 高美濕地

6 烏溪氾濫

7 蜿蜒濁水溪

8 成龍濕地

 

Part5 上原下隰——臺灣西南部濕地

Chapter13破屋荒畦趁水灣——始自濕地進入的族群

1 三波移民潮與原民遷徙

2 自然環境變遷與濕地治理

Chapter14三三兩兩漁舟聚——台江灣澳的演進

‧沙洲、潟湖的形成和消失 ‧從海進到海退 ‧海岸變遷歷程

Chapter15山有飛禽河有魚——西部重要濕地與保育

‧鰲鼓濕地 ‧東石到布袋 ‧從北門鹽田到七股鹽田濕地 ‧曾文溪口濕地 ‧四草濕地

Chapter16 國境之南——南部重要濕地與保育

‧大鬼湖、小鬼湖 ‧馬卡道之原到高雄平原 ‧高雄濕地廊道 ‧茄萣與永安濕地 ‧高屏溪流域的人工濕地 ‧恆春半島

 

Part 6 海上明珠——臺灣東部與離島濕地

Chapter17 花東海岸‧珍珠織錦——地形與濕地

‧東部河口與縱谷濕地分布:花蓮溪口、鯉魚潭、卑南溪口、知本濕地、新武呂溪、嘉明湖、大坡池、關山人工濕地

Chapter18 泗波瀾外海雲封——歷史治理、原住民與濕地

‧十六到十七世紀間的原住民族  ‧十八到十九世紀的漢人與原住民

Chapter19莽莽荊原

‧人類遺址

Chapter20島嶼之弧

‧馬祖列島 ‧金門列島 ‧澎湖列島 ‧東沙群島

 

Part 7 坔之法——回到濕地之心:保育的進程與趨勢

Chapter21 濕地保育與教育

1國土留白,永續發展

2 濕地教育

Chapter22全球濕地保護和復育政策

1濕地營造之法

2人工濕地復育工程:多樣化棲地與城市淨化新典範

3未來濕地何在?共生的未來

 

Part 8 濕地之跋

Chapter23 氣溫依然在暖化——濕地是人類生命延續的解方

終章   我的濕地懷想

 

臺灣重要濕地分布簡圖

 

誌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