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初,全島大搜捕,運動戛然而止⋯⋯
台灣第一個無政府主義組織
「黑色青年聯盟」事件改編小說
王詩琅、連溫卿、楊守愚、黃細娥、洪朝宗、小澤一……
一群努力奔向自由幻土的青年,
在大正時期如流星雨劃過台灣。
台中文學獎首獎得主 童育園
致敬近代台灣的青春時光,
刻畫日治文人、藝術家、社運者的時代群像劇。
一九二六年,青年聚集如星光燦爛。
台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肄業生小澤一、跟隨石川欽一郎學畫的師範學校學生黃哲濱,台北高校高材生、來自東京、上海、廈門等地的留學生,以及全島無數滿懷理想的年輕學子,都向著遠方奔跑。
跑過大稻埕、大正町、總督府,進出王詩琅的布莊、蔣渭水的書局,在日本警察的監控下,一次次參與文化協會的講習會,舉辦一場場讀書會,追求自由與平等的腳步不停。
台灣第一個無政府主義組織「台灣黑色青年聯盟」於是誕生。
《安那其的黑色流星》以一九二〇年代「台灣黑色青年聯盟」如流星般短暫迸現為軸,捕捉日治時期追求自由自治的台灣青年面貌與時代氛圍。小說透過同時代的台灣美術、戲劇、婦女運動思維,映照安那其主義(無政府主義)挑戰與質疑權力的特性,重現這段罕為人知,卻深刻的歷史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