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客家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450

族群與國家: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1683-1973)

■簡介 「臺灣客家人的族群認同從何而來?」 本書採取歷史人類學的觀點,以六堆為研究對象, 重新思索近三百年來國家因素對臺灣客家族群認同形塑的影響。 六堆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客家聚落,也是桃竹苗地區之外的第二大客家聚居區。不過,「六堆」並不是一個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名,它其實是高雄市及屏東縣境內十二個鄉鎮的合稱。其地域名稱來自於清代當地人士組織的軍事性地域聯盟,至今還可清楚分辨不同地域的堆別。 本書採取歷史人類學的觀點與方法,試圖描繪及說明臺灣六堆地區的客家族群認同,如何經歷清帝國、日本到戰後中華民國三個不同政權的治理,在這近三百年的時間中逐漸形成與演變的歷史。臺灣客語群體的地方文化和認同在清帝國統治時期,已與其祖籍地華南社會存在差異。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則使得臺灣「客家」的想像逐步形成,只是更大程度和語言文化聯繫起來,血統色彩則較為淡漠。而血統色彩強烈的所謂「中原客家」族群觀念,則是在進入二戰末期以及戰後,才逐漸深入臺灣社會。 本書特別著重在「族群」與「國家」之間的互動,作者在本書指出,國家既是行政治理的機構,同時也是文化理念的集合體,而族群意識的衍生和表達,深深地植根於不斷變化的國家意識當中。它並不僅僅透過制度性因素表現出來,亦透過禮儀和象徵表現出來。不同國家政權治理下的禮儀和文化元素,如何在臺灣六堆巧妙地、選擇性地納入歷史記憶的框架,成為晚近表達客家認同的方式,亦為本書的論述重心。 本書以六堆地區的客家族群為研究對象,探討當地客家文化及習俗,在隨著不同政權治理,從清領、日治到民國之下,因應時空背景及政策更迭,而衍生出不同的認同形式。作者並藉此闡述族群與國家之間的結構基礎。

商品規格

作者: 陳麗華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年月: 2015/11
ISBN序號: 9789863501060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2年 04月 09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