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攝影.建築.古蹟.社區營造.博物館.文物典藏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450

雜誌/ 攝影之聲 27:歷史與書寫專題

■簡介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7 : 歷史與書寫專題 Histories and Writings Issue 自創刊以來,《攝影之聲》持續關注影像書寫、歷史與文化樣態,隨著2019年我們在台北「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劃一系列攝影史敘事工作坊並舉辦戰後東亞攝影史論壇,邀請攝影史研究者共同參與,推進攝影史研究與影像歷史意識的討論契機。本期特別刊載主講者文稿,在日本、韓國與台灣研究者對東亞攝影歷程不同的關注面向中,作為攝影與歷史論述的反思與參照。 其中,金子隆一重新定位1970年代攝影家自主藝廊在日本攝影發展中的位置,揭示非主流的創作脈動,何以是日本攝影史論中需要補遺的重要章節;陳佳琦探討1960年代台灣業餘攝影者參與日本攝影比賽的風潮,以及以日本攝影雜誌作為平台的競賽文化的可能影響,呈現出戰後台、日攝影界另類的民間交流場域;朴平鍾細述自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後,韓國攝影在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引發的論爭,疏理戰後韓國對於攝影認知的辯證與反省;戶田昌子析論1950年代的日本攝影表現,在脫離戰時的壓抑並逐漸獲得解放之後,受國際「主觀主義攝影」潮流影響所開展出日本攝影美學進程的時代軌印;張世倫從冷戰年代深埋於台灣社會的檔案線索與政治意識,檢視戰後台灣的影像操縱、治理機制,以及國族攝影史本身的建構和詮釋問題。 攝影,在與光學、化學、政治社會學、文化研究,乃至符號學與精神分析等學科譜系的結合中,已不斷延展、流動、重構,打開了攝影本體論的探索空間。謝佩君縷析自上世紀以來的攝影書寫歷程與跨領域的視覺理論,勾勒攝影理路的發展形貌,本期將開啟系列討論的首章。顧錚分享於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期間開設攝影史課程的自身經驗,並提出攝影史學門研究邊界的批判思索。黎健強剖析攝影術初登香港的歷史推論系列來到末篇,為濕版法在1850年代於香港興起的考據,展現不同的史料論證。 此外,本期我們特別專訪陳傳興,刊載他於上世紀七〇年代末拍攝、四十年間未曾公開的照片及底片,一探銀鹽與光交集而生的影像喻意,以及他不停思辨的攝影本質論題。同時,我們也介紹高重黎的聲音與投影裝置新作,析解視聽機器現成物及獨特的一鏡到底、史上最長的「放影機電影」中的技術哲學。「攝影書製作現場」連載則進入「設計」單元,本期專訪日本設計師森大志郎,分享他細膩的平面設計語彙。 儘管維持出版的路途艱辛,這些年我們仍努力在有限的資源下,持續進行資料考掘整理、訪談記錄等基礎工作,緩緩開展以台灣及亞洲地緣為核心的攝影文化與歷史論述。感謝親愛的讀者與朋友的支持,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裡,繼續探索未知的影像星河。

商品規格

出版社: 影言社
出版年月: 2020/02
ISBN序號: 22241272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0年 02月 16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