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攝影.建築.古蹟.社區營造.博物館.文物典藏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450

台灣都市縮影50+:關於台灣城市規劃的回顧與反思

■簡介 如果問你,哪些城鄉故事、事件或場景駐留於你的腦海記憶中,回憶的同時是否有些觸動心弦。如果你腦中的記憶是片斷的甚至模糊,不如一同再次踏進時光隧道,再探究竟。 本書是從二戰後開始,對不同發展階段時間軸的述說,回顧不同時期的城市發展案例與故事。戰後的時代,城市發展慢慢萌芽,從戰後渾沌時期到追求城市美好,乃至再造城市永續發展,你能想像這些歷經嗎? 孕育著台灣發展的環境,我們生長的城鄉空間,滿載著許多人的心血,促使現在的生活與環境更加美好。期待經由鑑往知來,讓讀者們能有不同角度觀社會、觀城市,並更加關心與重視我們城鄉發展大小事。 都市規劃的範疇包羅萬象,涉及居住與生活空間品質、自然環境與生態資源的維護、工作與經濟產業發展的需求、文化的保存與活用、生活機能、基盤建設、公共空間的提供,以及都市面對災害防救、水資源分配、綠能產業、空氣汙染、交通壅塞等種種空間資源使用問題。其中還涉及「城市競爭力」營造、「土地正義」公平、面對氣候變遷「韌性城市」建構、「高齡友善」城市推動、邁向「永續發展」的實踐等多元價值的追求與挑戰。 本書則是討論台灣城市發展代表性案例故事,羅列了許多台灣過去發展各類型重要經驗的案例項目。城市與市民息息相關,小至個人生活中食衣住行、求學、就業等生活所衍生的基本需求,進而擴及整體產業經濟系統、自然生態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都對我們有著深刻且長遠的影響。故有關城市規劃的知識,除專業研究外,也應該用通俗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從現在回顧過去經驗,並藉由過去經驗展望未來。 現代對於生活環境議題的關注已是主流價值,使得「民眾參與」機制,逐漸演變常態性事務或是國民責任、國民權益,相信日後更多人對城市規劃的認識與理解,應有助於降低民眾參與溝通成本,進而邁向共同設計的理想未來。 ■目錄 作者序 篇章 1 當哨聲響起:二戰後的城市發展起步與規劃思潮引入 時間:1950-1970 前言 1958年 由素地到城市之地:高雄第一期市地重劃區 1961年 西方規劃理念在地實踐:中興新村新市鎮 1968年 美式社區新嘗試:台北民生社區 1969年 產業帶動經濟大躍進: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 篇章 2 先求有,再求優:城市品質與機能的完整化 時間:1970-1990 前言 1972年 都市計畫區段徵收之始:竹北都市計畫 1980年 風城的台灣之光: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1980年 台北副都心的偉業:信義計畫區 1981年 大台北不缺水的幕後功臣:台北水源特定區計畫 1989年 都市之肺的城市遠見:大安森林公園 1990年 走路行不行?台北西門徒步區 篇章 3 跨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城市再造與城鄉永續 時間:1990-2010 前言 1992年 城市縫合之路:台北市中華路鐵路地下化 1996年 國土規劃的前身:國土綜合開發計畫 1997年 小尺度的社區規劃:城鄉風貌計畫 2000年 城市文資不自燃: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 2001年 農村再出發:新竹北埔南埔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篇章 4 十年翻轉 新未來 時間:2010以後 前言 台北:多核心城市更新門戶計畫 基隆:港市合作的城市再生 台南:雙面古都─歷史風貌延續與智慧新能量 高雄:港灣工業重鎮再造新灣區 內文參考資料綜整

商品規格

作者: 張學聖
出版社: 五南
出版年月: 2022/01
ISBN序號: 9786263174764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3年 08月 09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