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攝影.建築.古蹟.社區營造.博物館.文物典藏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1,800

攝影集/ 行板:梁國龍攝影集

※此為訂購書籍,調書約需1~2週。 ■簡介 電影《阿嬰》劇照師梁國龍 蟄居桃園、蹲點三十年的影像功力 以傳統黑白暗房影像 對客家文化致敬的攝影集《行板》 以「看海的日子」、「有客家人的風景」兩大系列 拍下那些即將消逝的客家山與海 「是否客家莊將會成為歷史名詞,被時代的演進所吞噬。……。我釐清記憶的輪廓,為的是想在各地的客家莊,找尋失落的從前。」──梁國龍 ▌蟄居楊梅,保存客家文化的攝影家 梁國龍是桃園楊梅客家人,早年曾跟阮義忠學習暗房技術,1989年出版記錄百年人瑞的《世紀之顏》攝影集,1994年更積極參與領導「楊梅開莊大廟錫福宮搶救行動」的護廟、保山、救樹運動。強烈的鄉土情懷及客家認同,使他決定以相機記錄鄉土為一生志業。這本《行板》攝影集以音樂術語為名,行板即緩步而行,從容而優雅,兼含了梁國龍融合跋山涉水的攝影家及安然自若的探索者的個人特質,黑白暗房手沖攝影彰顯了他的堅持,及冷靜透徹的風格。 攝影集中收錄他於2018-2021拍攝的兩個系列,一是「看海的日子」,二是「住有客家人的風景」。一海一山,光影流動,景象迥然,但一以貫之表現客家人的敬天惜物、勤懇踏實、樂天豁達,以此勾勒出台灣客莊風貌,喚醒客家族群的集體記憶。 ▌攝影集記錄山與海,變與不變的客家風景 梁國龍的「獵影」範圍,最早從臺三線的客家聚落帶開始。所謂「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客語詞彙、客家信仰、飲食文化、表演藝術等,山的元素無所不在。梁國龍從地理(淺山、丘陵)、生命禮俗(生死、結婚、掛紙)、重大祭典(天公生、上元中元下元、平安戲、初一十五拜伯公……)、產業(耕田、茶、果樹、油茶、火炭……)等,長期而廣泛的記錄山區客莊的變與不變;而「海客」觀念興起後,台灣唯一以客家族群為主體的桃園新屋永安漁港,在他的鏡頭下,讓人一睹從18世紀清朝康熙以來近三百年的風華容貌,及現代化之後的多元包容。 ▌看似遙遠,竟是2018-2021的當代景象 「住有客家人的風景」收錄了73幀照片,有產業勞動的紀實,果園裡家人的分工合作,個人工作上的堅持,曬芥菜、茶子的惜物,展現了地方關懷及文化認同;田野、稻田、石砌駁崁、芒花等呈現出客庄日常的靜好;而不時入鏡的電線、電塔、高樓天際線,則暗示了近代社會的變遷與人文景觀的嬗遞。 「看海的日子」收錄了89幀照片,以在地的?事觀點,把做為獨特的海客聚落的新屋永安漁港今昔完整呈現,外勞身影、搞鳥仔(賽鴿)、打卡人潮,記錄的是海港地理、人文景觀的改變,與現代化之後的多元樣貌。 初見這一百六十二張照片,令人一度以為是1990年代台灣鄉村的雋永留影。然而卻是梁國龍2018-2021近四年來的新作。如此構圖清新俐落、色調細緻溫和的黑白攝影作品,今日已相當少見。 ▌三位撰稿人的視野輻射,從回歸土地到詩意影像 此次特別邀請三位撰稿人書寫專文,包括: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鍾延威,藝評家曾少千及陳佳琦,他們分別從原鄉背景,見證梁國龍回歸鄉土的初心與進程﹔從影像角度,提出不同面向的思索:《行板》提示了什麼樣的攝影觀,以致產生宛如重回往昔的時間誤差?其作品,如何保留了強烈的鄉土性,但又跟許多傳統寫實攝影不一樣?而相較於其他客籍攝影家,梁國龍的影像,如何展現不僅止於民族誌般的族群文化見證,更多保留了一點曖昧性與圖像詩意? ▌時間不夠,再不專心記錄,就怕消逝永不復見 相較於活躍的攝影家,梁國龍多年來沉潛到近乎隱匿的地步;面對相機數位化後的爭奇鬥艷,他對黑白攝影及暗房的堅持,也只能以「頑固」來形容。但這就是梁國龍獨特風格之所在。「閱讀」他的作品,彷彿受到召喚般,在明暗錯落間,在光影掩映下,可以看見他對夢的捕捉,看到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恆久情懷與相互依存,看到冷洌風格下對鄉土熱愛的熾熱之心。 ■目錄 I. 看海的日子2018 ─ 2021 II. 有客家人的風景2018 ─ 2021 ●專文 梁國龍攝影─行板 文/陳板 把夢拍起來─阿龍牯的客家記憶與見證 文/鍾延威 物換星移下的時間晶體 文/曾少千 另一種客莊?事 文/陳佳琦 ●創作年表

商品規格

作者: 梁國龍
出版社: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出版年月: 2023/11
ISBN序號: 9789869974448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3年 11月 17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