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政治及其他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350

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從德國看中國的現代化之路

■ 簡介 《從柏林牆到天安門——從德國看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是余杰應德國筆會、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的邀請兩度訪問德國之後的一本著作。長期以來,中國知識界重點研究中國與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現代化之比較,而忽略了中國與德國現代化之比較。作者認為,中德兩國的現代化進程具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德國在歐洲現代民族國家的興起中,屬於後發展國家,故需要使用“非常手段”來獲得“加速度”。於是,民族主義及其它各種極端的意識形態(如軍國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等)的出現和盛行,導致社會轉型經歷了諸多曲折,暴力革命的氾濫和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剝奪了數千萬人的生命。二戰之後又出現東西兩個德國的長期對峙,半個多世紀之後德國才實現統一,並成為歐洲民主鞏固、經濟發達的強國。而中國為了擺脫近代以來被殖民地化的命運,從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從辛亥革命再到共產主義革命,也走上了一條越來越激進的道路,至今仍然深陷在專制主義的泥潭之中。中國是全球最後一個堅持共產專制一黨獨裁的地區大國,一個非民主的中國的“崛起”,對中國人民和世界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中國的民主化是二十一世紀全球民主化過程中最值得矚目的一個環節。 本書以作者遍及德國三十多個大小城市和鄉村的足跡為線索,從作者在德國接觸的各界人物、事件、風景、建築等方面著墨,涉及文化、政治、宗教、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不是一本嚴肅而晦澀的、學術化的著作,作者採取遊記、對話、訪談、評論等多種文體相結合的寫作方式,在親身感觸和豐富資料的基礎上,力求鮮活而生動地傳達出“德國經驗”對“中國現實”的啟發意義,以及在中國複雜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德國可能扮演的角色。它充滿了時代性及政治參與的力量,彰顯出作者作為公共知識份子及人權呼籲者的身份——很明顯,作者不是自我囚禁在象牙塔中的學者,也不是沉迷在虛構世界中的文學家。與之對應,這不僅僅是一本單向度地傳達“德國故事”或“中國之德國觀”的著作,而試圖為兩國的歷史與現實之間架設一座橋樑,以達成良性之互動。 這是一本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的著作,作者敏銳地捕捉到中國和德國比較領域中的若干敏感話題,如:納粹時代裏芬斯塔爾的電影《奧林匹亞》所蘊含的藝術與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納粹主義之美學”是如何形成的;以此來透視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會張藝謀導演的開幕式是如何達成同樣的功效的。又如,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在新書《剝洋蔥》中披露其當過青年党衛軍,此一事實的彰顯及其懺悔為何姍姍來遲?而在有過反右與文革的慘痛經歷的中國知識界,也普遍存在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格拉斯的困境”。又如,德國神學家朋霍費爾如何在納粹時代教會普遍屈從希特勒的背景下參與抵抗運動,基督信仰給專制制度下的反抗者提供了什麼樣的精神資源?對今天中國在官方壓力之下的家庭教會而言,朋霍費爾的神學正在產生怎樣的影響?再如,在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法蘭克福議會”和“魏瑪共和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議會民主在憲法至上的原則為何難以在德國植根,二戰之後的民主實踐為何又能成功?與之相似,中國清朝末年的立憲運動和民國初年的政黨政治、議會政治為何失敗,政治架構的失敗是否與文化傳統和民族心理有關,中國為何至今未能實現民主化?這些極其重要的問題,一直以來很少為中德兩國學界關心和探討。本書在此一領域展開了許多嶄新的、懸而未決的話題,無論對於中國讀者,還是對於德國讀者而言,都富於刺激性和挑戰性。

商品規格

作者: 余杰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年月: 2009/07
ISBN序號: 9789867178909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09年 07月 11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