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美術.工藝.設計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320

港都洋裁師:藏在日治庶民生活與裁縫故事裡的微光

■簡介 裁縫師,在服裝史上從來不曾獨領風騷。 但在那最輝煌的年代, 裁縫師曾是家庭經濟的支柱、服裝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更甚,是無數少女心目中的夢幻職業…… 1920年誕生的秀絃,在旗津的尋常人家成長,因緣際會下赴日學習裁縫。 從學習人體實際測量、設計製圖、繪紙版、剪裁布料, 到粗縫試樣、試穿、修正和縫製等等的縫紉技藝, 她拾起裁縫剪的巧手再也沒有放下。 1940至1970年是服裝史上變化最大的時期,而秀絃躬逢其盛── 她正好參與了這場跨時代的演變! 形式上,從數百年不變的唐衫、和服演變成為洋裝; 功能面,服裝從保暖實用物躍升為裝飾品,更是代表著個人品味與時尚。 而經歷戰爭空襲後的困苦日子,堅強的她以針線撐起一個完整的家。 留學時期日本老師曾說過:「能夠讓客人滿意的裁縫師也太幸福了。」 秀絃要如何在生活的縫隙中實踐美學精神,以獨到的品味滿足遠道而來的客人? 如何隨著工業化發展適應新型縫紉機種,面對新造型、新布料和新剪裁方式的挑戰? 如何在編竹夾泥的簡陋房舍中,與丈夫相互扶持、掙錢養家,培育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旗津混合鹹腥海味的風仍然不停吹拂,平凡生活中隱藏著淡淡微光。 透過秀絃的故事,見證手工洋裁的興衰、港都地區的發展,以及日治時代一個庶民家族的起落。 ▍本書特色 ▍ #作者怎麼寫 作者莊仲平以母親陳壽賢女士為藍本,書中化名為秀絃── 一位日治晚期赴日求學的少女,描述她平凡又奇特的洋裁生涯。 他為思念而動筆,為不願遺忘而書寫: 「從小看著母親踩踏裁縫車的背影長大,  在她九十餘歲生命的最後,陪伴她共同生活的兩年時光,  母親告訴我許多年輕時代的往事,有些是久已遺忘,卻又靈光乍現的事。  於是我以她口述求學與裁縫的經歷為主題,寫下這部故事。」 #鄉愁怎麼解 呼喚遊子記憶深處的旗津海岸: 坐在旗後渡船場海邊,微風帶著潮濕水氣,迎面吹來,你將重新發現港都之美。 那是一種混合著鹹味、海藻和魚腥的味道,是家鄉溫暖的氣息。 「望著燈火通明的船隻進出,各式各樣的輪船、軍艦及漁船,  以雄偉的身段破浪前進。  不知它們從何處而來?出港的船,又將駛往何方?  夜晚船上的燈光就像一座聖誕樹,在黑夜中神祕地閃爍迷離,  此時整個世界彷彿靜了下來,只剩仍在一旁劈啪作響的海濤聲。」 #照片怎麼憶 書中收錄30幀珍貴老照片,承載洋裁師一生的悠悠歲月。 包含日本洋裁學校《入學案內》小冊子、大阪商船公司的客貨船高砂丸明信片, 作者母親陳壽賢女士的公學校畢業照、她身著親手縫製服裝的數張寫真等。 讓影像說故事,訴說一個關於家族書寫、職人精神、在地文史,乃至於時代記述的精采故事。 #歷史怎麼讀 半紀實小說奠基於史實之上,全書嚴謹考據日治研究文獻, 爬梳如《歷史學報》、《高雄文獻》、《帝國主義下之臺灣》等史料, 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見證時代變遷。 而秀絃的故事歷經政權交替,行文使用的語言包含臺語、日語等, 輔以拼音與註釋解釋之。 #書名怎麼來 小說女主角秀絃自幼的生活空間,是相當「港都的」, 天天看得到海浪,時時有各種船隻,她對於港邊景物早習以為常, 除了住家所在的旗津,鹽埕埔、哈瑪星、打狗等地區也都曾有她的足跡。 書名使用「港都」一詞, 讓人耳畔不禁響起〈港都夜雨〉、〈再會呀港都〉等樂音, 再搭配「洋裁師」一職,既符合秀絃的時代內涵, 也緊扣現今社會回憶起的日治生活感,成了故事最好的破題。 #編輯怎麼說 洋裁師, 是個現代幾乎消失、但只要提起就能迅速召喚出時代氛圍的職業類型。 跟著秀絃的腳步回到日治時期,對裁縫品味的啟蒙、感受校園洋溢的氣息, 不難理解那段青春歲月是如何令人著迷。 而往後的她,憑藉著這一技之長,在穿針引線與縫紉機的踩踏中忙碌, 辛苦地賺取貼補生活的每一分錢, 更可以窺見「女性持家」成為戰後維持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 是以往在時代小說中較為罕見觸及的敘事題材, 故事一如她給人的氣質,那身淡雅的衣服,素淨臉上那淡淡粉餅的氣味, 在柴米油鹽之中留下獨特餘韻。

商品規格

作者: 莊仲平
出版社: 三民
出版年月: 2022/08
ISBN序號: 9789571474762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2年 09月 08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