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美術.工藝.設計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300

臺灣當代藝術的「失語」詮釋:感性主體重構

■ 簡介 當代藝術「策展」在90年代的台灣之所以開始具有一種存在的空間,是因為藝術發展本身在經歷了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等階段之後,已置身於一種與觀眾有距離的現實之中。原因當然有藝術發展自身的階段性變化、美學特質等基本因素,即使先暫不進入這個複雜的問題,我們也會發現由於現代社會的學科分化、各種社會行業領域走向專業化,已經使得藝術越發面對著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審美品味的觀眾,因而藝術如何再度與各種背景的觀者對話?這就成為引發「策展」機制形成的基本條件。 引發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很基本的是,從我們每個人進出於展覽現場的經驗為起始。究竟藝術在今天,是否仍舊是人類精神暫居的寓所,存在的吉光片羽?或是在展覽現場的奇特公私領域的秘密交會之間,藝術家、藝術作品、觀者等差異對象,如何藉由藝術成為彼此間的流動交融。而在流動並不斷變異著的藝術內涵間,是否一切都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之下發生,因而有著些我們能夠先釐清的基本前提?或許我更關切的是,藝術創作在這個後資訊、過度消費的時代,是否仍保有可貴的精神獨立性?這就成為兩次策展緣由的真正思索,以及本書接續而來的課題。

商品規格

作者: 王品驊
出版社: 舞陽美術文化
出版年月: 2005/10
ISBN序號: 9868182808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10年 01月 19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