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歷史.人物傳記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420

海的亞細亞:濱下武志跳脫陸地中心的史學視野,海洋如何奠定亞洲的貿易、移民、世界觀和國際秩序

海的亞細亞:濱下武志跳脫陸地中心的史學視野,海洋如何奠定亞洲的貿易、移民、世界觀和國際秩序 ※此為訂購書籍,調書約需1~2週。 ■簡介 為何不是陸地的歷史,而是海洋的歷史? 為何不是國族與國別史,而是區域和網絡的歷史? 了解濱下武志的主張和研究成果,看見東亞史的樣貌如何改換一新 二戰後,東亞近代史研究由兩大典範主宰。一是以哈佛費正清為首的「衝擊─回應」模型,認為東亞在西方強力叩門下被迫以「西化」回應,以此解釋日本的明治維新、清朝的自強運動以及各地建立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二是馬克思主義史觀,認為中國是長期穩定的封建社會,直到鴉片戰爭後才被資本主義歐洲挾帝國主義強迫轉型。 自1970年代中期,濱下武志便以新銳學者之姿挑戰既有的詮釋。他指出在兩大學術主流之下,亞洲只是歐洲視角的折射,失去了主體性,歷史書寫因此失之片面。他主張歷史研究必須立足亞洲的內部邏輯,並且不應受限於現代的國界,而要看見海域如何串起跨界的交換網絡,從中發掘歷史的原動力。 他揭露的歷史新樣貌包括: →在傳統視角下無足輕重的琉球,其實是連結東亞、東南亞、東北亞海域的關鍵,是人、物、資金和信息必經的樞紐。濱下梳理琉球方面留下的史料《歷代寶案》,對「朝貢」的內涵和意義提出新詮釋,建立了學術界的指標理論。 →近代東亞各國雖然提出「主權」、「民族」和「獨立」等「現代」口號,但是在這些詞彙底下,仍然可見朝貢秩序形塑出的華夷思維。正視並釐清華夷思維在東亞的延續性和影響力,才能恰當的理解推動史事的深層動力,例如明治維新的施政以及「脫亞入歐」的主張。 →參與匯豐銀行檔案整理工作期間,濱下注意到其中的「僑批」史料,進而發掘了華僑在華南和東南亞建構的綿密網路,其中可見資金、信息和人口的流動。近代歐洲銀行之所以能進據亞洲,正是根植於華僑網路現成的基礎。 「探究亞洲的海洋,也將重新審視世界。」 因為濱下武志的學術成就,東京大學、岩波書店和山川出版社皆延請濱下主編亞洲海洋史叢書。歐美學者也選錄濱下的著作翻譯,出版成書,讓全球各地更多研究者能利用其成果。濱下的學術主張以及研究業績也影響了此後學人看待東亞以及中國的方式。學者研究東亞時著重全球交織的影響,因而產生了《維梅爾的帽子》和《中國西征》等研究論述,至今全球史、海洋史的論述更已經蔚然成風。 本書由吳密察選錄濱下武志過去發表的序文和書中專章,展現其學術主張和研究成果,並撰寫導讀,是理解濱下的最佳起點。濱下教授也特別為本書撰寫新文章〈從臺灣思考東亞史〉,說明在其廣闊的學術視野中,臺灣具有何等地位。 ■書籍目錄 序章:亞細亞的「近代」 第一部:從亞洲思考 第一章:從亞洲思考 第二章:東亞所見之華夷秩序 第二部:海的亞細亞 第三章:由海洋亞洲所開啟的世界 第四章:朝向由「海洋」出發的亞洲論 第五章:從東方探究的海洋亞洲史──朝貢與倭寇 第三部:地域的世界史 第六章:歷史研究與地域研究──歷史展現的地域空間 第七章:地政論──從統治史所見的地域與海域 第八章:通貨的區域性與金融市場的多重性 終章:從臺灣來思考東亞史──陳荊和教授(一九一七-九五)的華僑史研究回顧

商品規格

作者: 濱下武志
出版社: 大家
出版年月: 2023/07
ISBN序號: 9786267283226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3年 07月 31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