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歷史.人物傳記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450

幌馬車之歌【第三版】

■ 簡介 在充滿回憶的小山上,遙望他國的天空, 憶起在夢中消逝的一年,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 馬車的聲音,令人懷念, 去年送走你的馬車,竟是永別。 ──幌馬車之歌 十年修訂版本 新增近二百幅珍貴照片與手稿,包括鍾理和日記手稿、 鍾浩東最後的家書、鍾浩東等人叛亂罪重要文件 --訊問筆錄、會審筆錄、財產清單、死刑判決書等等。 《幌馬車之歌》是描述台灣白色恐怖與政治迫害的報導文學經典之作,曾獲一九八八年洪醒夫小說獎、一九九一年《聯合文學》十大好書作家票選第一名。書中描述基隆中學前校長鍾浩東與妻子蔣碧玉相識相戀、患難與共、尋訪原鄉、加入抗戰等等,在一九五○年代的政治撲殺運動中,鍾浩東結束短暫而熾熱的生命。本書作者藍博洲集史料、記錄與文學於一體,將冰冷的歷史還原重現,讓我們能以全新的視野,貼近這些即將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反芻那段傷痛與遙遠的記憶。相關情節曾被侯孝賢導演放入電影《悲情城市》,並改編為電影《好男好女》。本次改版作者增加近二百幅珍貴照片與手稿,包括鍾理和日記手稿、鍾浩東最後的家書、鍾浩東等人叛亂罪等歷史文件。 侯孝賢提到:「歷史就是要有像藍博洲這般一旦咬住就不鬆口的牛頭犬。在追蹤,在記錄,在釘孤隻。凡記下的就存在。 凡記下的,是活口,是證人,不要以為可以篡改或抹殺,這不就是歷史之眼嗎。我無法想像,沒有這雙眼睛的世界,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 」 小說家陳映真指出:「在這『冷戰—內戰』雙重體制的衰亡歷史中,如果沒有台灣內部有意識地在歷史學、社會科學、文藝和文化上對荒廢、黑暗、充滿歪扭、暴力、謊言與恐怖的台灣戰後史進行深刻的反思與清算,則冷戰與內戰的幽靈、美國扈從主義和次法西斯蒂的亡靈,就不會自動消失。在這意義上,藍博洲這本《幌馬車之歌》的出版,便是激烈地刺向冷戰和內戰歷史的惡魂厲鬼的桃花木劍,值得喝彩。」 作者藍博洲表示:「我的「尋找鍾浩東」之旅並沒有因為〈幌馬車之歌〉的發表而停止。相反地,隨著兩岸關係的相對緩和,我的尋訪足跡得以跨越海峽,深入廣東惠陽、梅縣、蕉嶺、韶關、南雄、始興、羅浮山區,以及桂林、北京等地,進行歷史現場核實與進一步採集史料的工作。隨著島內政治禁忌的相對寬鬆,一些受訪者也才有空間就原本有所保留的內容作出更全面的證言;而一些原本尋訪不到或不便露面的歷史見證人及加害者也通過不同的方式,就他們親歷或所知的歷史作了直得重視的補充。」

商品規格

作者: 藍博洲
出版社: 時報
出版年月: 2016/01
ISBN序號: 9789571365022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05年 10月 10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