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原住民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350

國家、環境治理與原住民族的文化實踐

■簡介 全書共9章分成兩大單元。 第一單元「國家與環境治理」有5章,集中在國家政策與環境治理議題的不同面向。從清代、日治與戰後至今不同時期的國家政策所導致原住民族土地權的移轉,由部落集體所有權轉至國家林地或是個人所有,原住民族的獵場流失導致狩獵文化斷層,山田燒墾型態生業方式轉成小米旱田,繼而是水稻水田。無不牽動到原住民族生態環境的改變與相關傳統文化的轉變。近年拜國家頒布推行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內的「傳統知識與實踐」之賜,蘭嶼的「水源水渠與水芋田系統」或能有幸得以恢復與保存。 第二單元「原住民族文化實踐」有4章,關於族群性與當代文化實踐的不同議題。族群內部的年輕一代運用流行音樂與網路音樂,呈現族語傳承並實踐族群性。戰後因土地與環境使用而「被都市化」南勢阿美社群,其傳統生命經驗又如何與當代資源互相結合轉譯,揉雜成為花蓮地區特有的城鄉原住民生活風貌。居住在屏東沿山地區平埔族馬卡道族,清代以來,漢化頗深,近年正名運動之後,恢復許多平埔族飲食、服飾、文化與宗教儀式,儀式實踐引領族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煤源部落的傻瓜農夫提供自然生態教育農園,讓來訪者學習泰雅文化以及品嘗泰雅飲食,摸索部落經濟發展的策略。 ■目次 推薦序 主編序 導論 第一單元 土地流轉與主體宣稱:阿美族吉娜路鞍部落的土地爭議 南庄事件的影像記錄:寫真帖中的理蕃戰爭 國家凝視下的人與地:二戰前的卑南溪流域布農族地區社會影像誌(1880-1940) 當代原住民狩獵的復返與掙扎:阿美族吉拉米代部落狩獵自主管理的個案研究 5.蘭嶼文化資產身份的登錄現況與案例評估:「水源水渠與水芋田系統」傳統知識與實踐的例子 第二單元 傻瓜農夫夏禾.達利的三一農場與「小米方舟」行動 從「傳統領域」到「基礎建設」:南勢阿美族人都市化祭儀地景的空間轉 跨越族群主義的實踐:屏東獅頭聚落的「馬卡道」祭典 「原住民音樂」再思考:初探音樂中語言使用所展現的原住民意識

商品規格

作者: 張珣、許雪姬 主編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出版年月: 2022/12
ISBN序號: 9786267002858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23年 02月 15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