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品目錄 » 本土e冊 » 飲食.料理.台灣茶.養生保健 » 【將本站加入書籤】 我的帳號  購物車內容  結帳   

NT$330

食在安心:江守山醫師的安心飲食手冊

■ 簡介 旗魚、魩仔魚、鱈魚、黃金鯧魚,哪一種魚比較適合作為幼兒的副食品? 便利商店哩,茶葉蛋、黑輪、飯糰,點哪一項食物比較安全? 蝦貝蟹蚌類海鮮、蛋黃酥、乳酪,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以吃哪一種,否則會提高膽固醇? 從塑化劑、毒澱粉、不會融化的冰淇淋、不發霉的麵包…各種違反自然的添加物讓消費者一次次受到驚嚇。在添加物無孔不入的時代,以前阿嬤有一套到菜市場挑選新鮮好食材的訣竅和標準,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聰明的消費者,你的「好食物雷達」需要調整一下,才不會採到地雷了! 腎臟科名醫再度分享:想要健康吃,要先安心買! 腎臟科名醫、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的江守山醫師,繼《癌症,當然可以預防!》、《吃對保健食品!》後,再次推出力作《食在安心!》。書中告訴大家:許多你「以為」挑選好食材的標準,其實就是危險食品的訊號!消費者喜歡「俗又大碗」、「以貌取食」的錯誤觀念,正是台灣飲食安全暗藏危機的根源。例如:消費者喜歡挑選魚鰓色澤紅潤、眼睛透明光亮、魚肉堅實彈性的鮮魚,正可能是甲醛保鮮的結果!海鮮為求賣相,還有非法添加福馬林和工業染料皂黃的情況。消費者挑選雞肉不希望骨頭佔去太多重量,總看上雞腿肉質豐厚,骨骼較細的,殊不知吃抗生素的雞就是長這個樣子!……你需要知道有問題的食物長什麼樣子,就不用擔心買到有問題的食物。 想要吃得安心除了要飲食避險之外,江守山也要告訴讀者,許多訛傳訛的飲食迷思,讓許多國人暴露在健康風險中,例如:大骨湯即使熬煮8小時一樣沒有鈣,想要補鈣不如吃豆腐魚湯;牛奶並不能預防骨質疏鬆,而且有抗生素和荷爾蒙的隱憂。想要健康吃,就要先建立好飲食心主張。 從採購、保鮮、料理到外食,撇步通通告訴你 為了讓身處黑心飲食風暴的消費者,吃得健康又安心,江醫師特別公開自己幾十年來的「選購」、「保鮮」、「料理」、「外食」四大守則,幫助你減少毒素攝入,過健康無毒的生活: ◎第1守則──聰明選購:少碰農藥殘留量高的蔬果,例如四季豆、碗豆等豆菜類;避免在颱風前搶購蔬果,因為農藥還來不及代謝就被採收,結果蔬果農藥殘留過高;不買色澤太紅太白的海鮮,冷凍後的魚肉應呈暗紅或咖啡色,越紅越白的反而是加了漂白水或染色處理。 ◎第2守則──聰明保鮮:蔬果盡量不要冰,應放在陰涼通風處,若存放冰箱,會降緩農藥分解,導致農藥殘留更高;避免使用塑膠袋、保麗龍或保鮮膜,包裝袋上的塑化劑才不會與食材融為一體;從傳統市場買回的肉品應冷凍保存,而超級市場買回的電宰肉品則應冷藏保存。 ◎第3守則──聰明料理:蔬菜清洗前先去頭去尾,再以蘇打水浸泡5分鐘,最後再用自來水沖掉,才能達到去除農藥的效果;解凍魚肉應以自來水緩緩沖5分鐘,解凍豬肉應置於冷藏庫7天、牛肉應置於冷藏庫14,才能美味不扣分,又吃得到肉品的營養。 ◎第4守則──聰明外食:不吃油炸類和豆菜類,避免致癌物和農藥入口;不吃糖醋魚,因為不新鮮的魚才會做成糖醋或紅燒等重口味料裡;不吃鳳梨蝦球,為了增加蝦球的爽脆口感,業者會添加硼砂;不吃薑絲大腸,大腸的Q彈與酸味,絕大多數用的是工業用冰醋酸。 除此之外,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分辨黑心食材與安心食材的差異,隨書附贈【黑心品vs安心品比一比】小別冊,幫助消費者快速辨識、毒不入口。例如:海鮮太紅太白都別買,因為好看的顏色很可能是經過染色處理;雞腿骨太細的雞別買,因為長肉不長骨的雞,很可能是打了生長激素的「速成雞」;塑膠瓶裝的醬油別買,因為釀造醬油沒有添加防腐劑,必須經過高溫殺菌和裝填,所以只能使用玻璃瓶、金屬蓋封裝;顏色太白的麵條別買,因為正常的麵製品是微黃色,色澤白皙的麵條可能經過漂白或增白……等等。還特別整理出無法從外觀分辨優劣的台灣10大危險食品,像是:花生粉、豆菜類、大鮪魚、小章魚、豬腎臟、鳳梨蝦球、咖啡粉……等,幫助消費者趨吉避凶。

商品規格

作者: 江守山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
出版年月: 2013/08
ISBN序號: 9789576967481
該商品上架日期 2013年 11月 14日.
評論
快速尋找
 
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商品.
進階搜尋
0 商品